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徐州创新发展未来产业

admin5个月前 (11-13)徐州产业信息53

  2月18日,徐州“新春头部会”召开新型工业化暨产业强市推进大会,聚焦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和“5+X”未来产业体系,扎扎实实做好“四篇文章”,让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立得更牢、扎得更深。

  会议明确提出,全市上下要向集群要规模,向科技要动能,向数字要赋能,向企业要质量,向绿色要效益,汇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决定产业未来,今天的未来产业很可能就是明天的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

  去年以来,徐州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坚持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一体部署,前瞻布局了“5+X”未来产业体系。

  今年,徐州将深入实施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抓牢技术攻关、中试孵化、场景应用、开放合作等关键环节,积极开辟新赛道、争创新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密切关注前沿科技动向,发挥云龙湖实验室、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引领作用,校地企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努力突破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

  新的一年,徐州加速重大创新成果转化,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建立前沿技术中试验证平台,完善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孵化通道,推动创新成果供需对接、落地转化。

  当前,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徐州将积极打造示范应用场景,构建“早期验证—融合试验—综合推广”的场景应用和产业化路径,以场景应用推动技术产品定型、用户群体培育、市场需求拓展,打造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向未来进发,徐州将用力跑好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强市的奋进征程。

  今年,江苏省将开展“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攻坚年”行动,支持南京、苏州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构建环太湖、南京、徐州三大科创圈,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融合发展。

  近年来,徐州一直着力加快建设“徐州科创圈”,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国内首颗矿用遥感卫星“矿大南湖号”发射升空、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获批2023年省重大项目及省重大科技设施项目、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市政府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徐州在重大科技战略、科创平台建设、科技创新生态优化等方面同向发力,加快建设“徐州科创圈”,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努力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蕞大增量”。

  针对徐州科技创新中的突出短板,今年,徐州将以建设区域科创中心为引领,实施“徐州科创圈”建设三年行动,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促进“四链”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五大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彭城英才计划20条”实施,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为加快打造“徐州科创圈”,今年,徐州将持续深化淮海经济区10个城市科创共同体建设,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力打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淮海经济区技术交易线上线下平台和科技专家智库,域内科创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开放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淮海经济区科创高地。

  作为“徐州科创圈”的重要载体,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从2021年10月正式揭牌,到积极推进平台建设、项目建设、人才团队建设,广泛开展战略合作,再到成为2022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中6个重大创新载体之一,云龙湖实验室的建设可谓高歌猛进。

  作为国家唯一一个深部地下工程领域的实验室,云龙湖实验室在钱七虎、谢和平等院士领衔下,正在向地球深部进军,克服一个又一个世界难题。

  云龙湖实验室预期将建成多形态、全空间、多功能的国际一流实验室,集前沿科学研究、交叉联合研究、学术交流、山体+深井地下原位试验基地、产业孵化园区于一体,形成“1总部+3国重+2基地+1园区”的发展格局。

  云龙湖实验室不断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滋养淮海创新土壤,必将成为支撑徐州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科技力量,打造成为战略担当之“湖”、产业振兴之“湖”、广集资源之“湖”、体制创新之“湖”。

  在全省“10+X”未来产业体系中,基于未来产业成长性评估、徐州未来产业发展基础两个方面,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科学择定徐州未来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提出培育构建“5+X”未来产业体系。

  “5”即氢能与新型储能、深地空间利用、第三代半导体、细胞和基因技术、通用人工智能5个成长型产业;“X”即零碳负碳(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前沿新材料、虚拟现实、生物育种等若干前沿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同时,密切关注未来网络、合成生物、量子科技、类人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及时推进细分关键领域成果在徐落地转化,不断丰富拓展未来产业体系。

  如今,在徐州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战略版图之上,半导体光刻胶领域的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12英寸半导体先进制程研发和制造企业中环领先(徐州)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国内柔性印制电路板的领军企业江苏上达半导体有限公司,国内高端电子级多晶硅的标杆江苏鑫华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在加速成长,徐州集成电路与ICT 产业在细分领域形成竞争实力。

  前沿新材料方面,前几年,我国增材制造材料受国外所控。为了打破国外垄断,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高端金属粉末市场,以“小而美、高精尖”的价值导向,主攻模具钢、高温合金和铝合金粉末,硬是啃下了增材制造金属粉末这块硬骨头,拿下了《增材制造用高熵合金粉》等国家标准17项、行业标准13项,突破了高温合金粉末的西方技术壁垒,解决了关键粉末的“卡脖子”难题。

  去年12月8日,省发改委牵头发布《徐州市新型能源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0年)》。规划指出,徐州新型能源体系将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重要依托,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重构清洁低碳的能源消费体系,建设灵活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智慧创新的能源管理体系,打造面向未来的能源产业体系。

  徐矿集团牵头组建的江苏省碳中和工程研究中心,面向国家“双碳”目标的重大战略,深度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以期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该工程中心正在围绕国家及江苏省战略需求,有针对性地研究煤高效清洁燃烧、煤炭开采碳排放控制技术、碳捕集技术等关键技术,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徐州拥有超过400多万千瓦的新能源装机,需要储能来平衡电网。2024年是真正意义上的储能元年,徐州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恰逢其时,更时不我待。协鑫集团在徐州做好硅基新材料的同时,正在发力储能领域,助力徐州提升绿电消纳比例。

  为突出科技创新策源,今年徐州将重点支持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高校科学设立未来技术学院、学科,面向产业实际应用需求,自主开展未来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探索建设“应用基础研究特区”。

  围绕氢能与新型储能、第三代半导体、深地空间利用、细胞和基因技术、通用人工智能等领域,今年,徐州将建设一批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和质量(工艺)验证平台,提升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技术熟化、工程化放大、原型制造、可靠性验证等服务能力。

  为加快推动产业强企育链,新的一年,徐州将围绕“5+X”未来产业领域,突出重大项目靶向招引,定期遴选和推进未来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强未来产业“链主”企业,支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地率先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促进未来产业技术创新、孵化、应用全链条发展,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产业培育链路,创新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记者 王正喜)

  2025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挂春联征联啦

  “童声里的中国”全国少年儿童合唱活动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举报电线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苏ICP备07000608号

  国新网许可证3212006001号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1,B2-20110153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关于徐州市2020年度第二批三星级上云企业名单的公示

关于徐州市2020年度第二批三星级上云企业名单的公示

  根据省工信厅相关通知要求,经企业自主申报、各县(市、区)初审把关、专家评审、现场核查等环节,现拟认定江苏智翔变压器有限公司等215家企业为2020年度第二批江苏省三星级上云企业,现将拟认定结果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0年12月18日至2020年12月24日。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及时与市工信局联系,以书面形式提出意见,联系电话。   江苏富...

科技孵化助企转型升级

科技孵化助企转型升级

  一张普通的铝箔经多道工序处理,变成厚度不到1厘米的特殊“纸板”,面对上千摄氏度高温的喷***灼烧,不仅性状不变,其背面也不升温。日前,在宿州市宿徐现代产业园,记者采访安徽德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时,见识了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黑科技”。   “这是我公司与中科大共同研发的气凝纳米绝热反射材料,其绝热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现已出口到意大利等国。”销售经理孙建悦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