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非遗+旅游”解锁徐州的“魅力密码”

admin1个月前 (02-24)徐州产业信息38

  刚刚过去的春节,徐州化身非遗的璀璨舞台,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新春盛宴在此盛大启幕。古老的非遗元素如灵动音符,奏响了节日的独特乐章,让徐州的每一寸土地都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当非遗遇上春节,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乡村城镇,处处都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笼罩。

  从热闹喧嚣的户部山街区,到充满人间烟火的乡村集市,再到科技赋能的文化创新前沿,非遗与文创、旅游深度交织,碰撞出绚丽夺目的火花。这不仅为八方游客带来了独一无二的旅行体验,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在科技的有力加持下,非遗传承也开启了全新篇章。

  徐州正以非遗为灵动画笔,以旅游为绚丽墨彩,精心勾勒出一幅美轮美奂的文化新画卷。

  “这剪纸也太精美了!多少钱?” 在户部山街区,来自河北唐山的游客刘金铭,目光被摊位上一幅精美的剪纸牢牢吸引,忍不住好奇询问。“15元,还送相框!” 摊主笑容满面,一边热情回应,一边手中剪刀不停,寥寥数刀,一条栩栩如生的蛇便在纸上灵动呈现。

  不远处的拓印摊位同样人气爆棚,几位游客在摊主的指导下,正专注地进行拓印。随着宣纸与石板在油墨的作用下完美融合,威风凛凛的力士扛鼎图清晰地印于纸上,仿佛将历史的厚重感也一同印刻下来。

  在旅游消费升级的当下,传统观光旅游那种浮光掠影式的 “走马观花” 已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今,人们渴望在旅途中深度感受文化的熏陶,非遗恰恰成为游客触摸各地独特文化的重要窗口。

  “非遗 + 旅游” 的创新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旅游的刻板印象。游客不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而是能够深度参与到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中,用亲身经历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收获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之旅。

  热闹的气息弥漫在户部山的每一条街巷,山腰处的文创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精美的冰箱贴,细腻绘制着彭城七里的独特风光;东坡肉、把子肉玩偶将非遗美食变得萌趣可爱;瑰丽多彩的漆扇,每一把都独具匠心,尽显风雅韵味;还有蛇元素的可爱面塑,为蛇年春节增添了一抹别样喜庆,成为游客爱不释手的特色摆件。古老的传统手艺摇身一变成为备受追捧的新国潮,以俏皮可爱、个性张扬的全新姿态,吸引着大众的目光。

  此前举办的户部山汉风市集、文庙街区 “非遗贺新春——年味喜乐集”活动,现场全方位展示剪纸、刺绣、糖画等非遗传统技艺,同步售卖各类非遗手工艺品。这些活动巧妙搭建起民众与非遗之间的沟通桥梁,让游客得以近距离接触、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有力推动了非遗消费。

  据相关数据显示,春节长假期间,回龙窝街区接待游客50.22万人次,同比增长8.47%,收入达到3609万元,同比增长5.68%;文庙街区接待游客55.6万人次,文旅市场一片繁荣。

  非遗与文创产品的走红,不仅让游客在旅途中收获了独一无二的体验,更充分彰显出非遗与文创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当我们将目光从繁华的城市街区投向广袤的乡村,会惊喜地发现,非遗文创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正以另一种独特的方式,在乡村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从乡村孕育而生的非遗瑰宝,如今正反哺乡村,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非遗工坊作为带动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在徐州得到了大力扶持与发展。截至去年11月,徐州已拥有县级以上非遗工坊41家(省级4家、市级26家、县级11家),年销售额已超3亿元,培训乡村就业人才2000人次,直接带动就业2813人,间接带动就业5100人,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徐州艺香香包非遗工坊以马庄香包文化大院为坚实依托,与专业运营公司合作,开通抖音电商平台。工坊每年接待游客高达60余万人次,年均销售额超800万元,有效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参观香包制作车间,还能亲手参与制作,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蕞后将自己的作品或心仪的香包带回家。

  近年来,邳州大力发展玉雕产业。如今,邳州宝石玉器城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年产值已达55亿元。游客到此既能欣赏到精美绝伦的玉雕艺术,领略工匠们的精湛技艺,还能购买到心仪的玉雕精品,将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带回家。

  在云龙区,市级非遗工坊徐州民居传统营造技艺工坊和徐州山楂糕制作技艺工坊,不仅实现了百余人的稳定就业,还为400多人提供了灵活就业机会,为当地居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与此同时,非遗为乡村旅游注入了灵魂,让乡村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游客在欣赏乡村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沉浸式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

  夜幕降临,五彩火轮飞速旋转,随着“啪”的一声巨响,一道道绚丽的轨迹划破夜空,点亮了古镇的天空,引得游客阵阵欢呼。春节期间,坐落于拔剑泉边的汉王非遗新市集凭借丰富多彩、可观可玩的特色活动,让游客和民众深深沉浸在春节的热闹氛围与传统文化的韵味之中,一跃成为铜山大集上的焦点。

  据统计,今年春节假期,汉王镇文旅市场异常火爆,共吸引23.12万人次的游客走进汉王,畅享“非遗里的中国年”,总营收达到1600.9万元。当文化的滋养融入经济发展的血脉,传承千百年的老手艺、老行当重新焕发生机,一批崭新的文旅场景与业态应运而生,为文旅市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科技赋能非遗,解锁传承新“视”界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科技已不再仅仅是改变生活的工具,更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当古老的非遗技艺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就此发生,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在铜山区的徐州非遗文化产品交易中心,超过200家非遗企业在此汇聚,这里集中展示了20多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30多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该交易中心创新推出的“非遗码”,开创了“数字 + 科技 + 非遗”的全新融合模式。消费者只需拿出手机,轻轻扫描非遗产品背后的二维码,就能快速准确地辨别产品真伪,精准获取产品的来源信息、所属非遗级别。更重要的是,还能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深入了解非遗项目的详细名称、丰富的项目介绍以及技艺传承人的动人故事。

  “非遗码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热烈欢迎,不到半年时间,使用量就猛增至20万次。” 交易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张敏介绍道,“现在很多游客在选购非遗产品时,都会特别关注是否带有非遗码,这已经成为他们购买的重要参考。像马庄香包、永正香油、少华街蛙鱼、樊响扦子等,都频繁使用我们的非遗码,特别是礼品装产品,贴上‘非遗码’后,消费者购买时更加放心。”

  同时,徐州非遗文化产品交易中心积极开拓线上渠道,精心打造“非遗出海”项目。该项目借助国际新媒体平台、跨境电商平台等多元渠道,为非遗产品搭建起通往海外市场的桥梁,努力为其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与宣传契机,让中国的非遗走向世界。

  在马庄,手艺人的工作场景一片忙碌,时常能听到激光切割机“嘀嘀”的运转声,将布料裁剪得整整齐齐。香包非遗传承人孙歌尧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快塑”香包3D定性法软件、型易三围香包制作软件、可视化创样软件等专利技术的运用,为香包产业注入了全新活力。据悉,“3D打板” 技术利用机器替代人工制作支撑香包的“龙骨”纸板,不仅效率大幅提高,制作也更加规范统一。

  在邳州市税收普法基地,国家税务总局徐州市税务局通过AR技术将蛋雕、剪纸、花鸟字等非遗展品搬到线上,市民只需通过手机或电脑,就能随时随地欣赏这些精美的非遗作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非遗触手可及。

  “非遗+科技”的背后,蕴含着无限的可能与深厚的底蕴。当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科技与文化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科技赋予文化蓬勃的生命力,开拓出更多创新空间;文化则赋予科技人文的温度,彰显出更多人文关怀。

  财政部:1-10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0.9%

  国家税务总局:12月1日起全国推广应用“数电发票”

  10部门发文强保障,将给3亿农民工带来哪些新变化?

  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闭幕

  是惬意,是遵义!遵义文旅宣传片上线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总决赛圆满落幕

  点赞接好运“活关公”推介山西好风光

  国家统计局:2024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徐州云田电商科技园

徐州云田电商科技园

  徐州云田电商科技园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人民路100号,本数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数据库,前瞻产业研究院20年持续聚焦全国细分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地产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产业新城规划及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   园区资料更新/展现形式升级请联系   升级后园区示例请查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