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新产业新业态是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选择,是盘活乡村传统资源、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关键点,是强农惠农富农的“助推器”。要借助科技力量、善用乡村文化、强化人才支撑,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塑造乡村经济新动能,开拓乡村发展新空间。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立足乡村多元资源要素禀赋,依托创新打破产业边界和业态模式,通过产业链延长、价值链升级、全产业融合、生产要素优化形成的现代产业组织形态,包括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智慧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以及农村电商、精品民宿、森林康养、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新业态。

  新产业新业态打破传统农业生产边界,有利于拓展乡村产业空间。传统农业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足,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与全环节增值,产业融合水平不断提升,乡村经济结构日益丰富,乡村产业附加值和吸引力明显提高。例如,农产品加工业借助智能化、清洁化设备,实现初级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出各类高附加值产品,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也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8.7万亿元。通过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展,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3%。

  新产业新业态通过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进了农村居民的生态福祉。新产业新业态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促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例如,应用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及气象条件,为精准灌溉、施肥、放牧提供科学依据;绿色循环种养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效对接,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高了土壤肥力和粮食产能,增加了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农田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达0.576,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79%,秸秆综合利用率超88%,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农文旅实现融合发展,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22.48亿人次,同比增加15.5%,接待总收入1.32万亿元,同比增加9.8%。

  近年来,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接连出台,农村信息网络、道路、仓储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33.78万个,“寄递+农村电商+农特产品+农户(合作社)”模式广泛推广。数据、先进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高效流动,为发展智慧农业、繁荣农村电商、农产品品牌建设等带来重要契机。2023年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27.6%;2024年前三季度,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8.3%,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8.3%;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总数达8.1万个,同比增长6%。

  但也要看到,当前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需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充分调动资源要素,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

  以科技赋能产业优化升级。科技是推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的关键引擎,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加快应用,促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孕育并发展壮大。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培育农产品直播、认养农业、精准农业等新产业。积极利用绿色技术、生物技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和场景边界,探索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在农业农村领域更多场景应用,推动农村产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升级。

  善用乡村文化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是我国文化孕育、生长的有机沃土和重要摇篮,乡村文化可以为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提供宝贵资源。要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多元功能和独特价值,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创新供给文化旅游路线、文化主题民宿等乡村文旅产品和服务,发展乡村研学、文化体验、民俗展览等新产业、新业态。通过创意赋能等方式,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特色产品、服务与业态,将文化存量转变为经济增量。

  完善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对乡村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需相关从业者具备应用新技术、市场运营、品牌打造等方面的能力。要培育新型农民,提升其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村电商教学、乡村网红培育等活动,挖掘“土专家”“田秀才”等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本土人力资源支撑。对乡村产业带头人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助力其成长为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领头雁”。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吸引城乡人才留在农村创业就业,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承诺实施责任关怀单位名录

没有蕞新的文章了...

相关文章

追“高”逐“新”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追“高”逐“新”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春回大地,新风扑面。在这个万物蓬发的春天里,我市以“科技创新攻坚年”活动为抓手,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聚焦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氛围,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各项重点工作,着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吹旺了盐阜大地加快新型工业化转型的燎原之火,吹响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劲之音。   抓招商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在...

高流镇创新创业产业园

高流镇创新创业产业园

  高流镇创新创业产业园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高流镇高流镇创新创业产业园,本数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数据库,前瞻产业研究院20年持续聚焦全国细分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地产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产业新城规划及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   深圳市 / 光明区观光路与二十三号路交汇   东...

2024年无锡高新区飞凤人才基金人社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2024年无锡高新区飞凤人才基金人社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为了进一步推动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2024年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将启动飞凤人才基金人社专项资金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资金支持,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下面将详细介绍申报条件、流程及所需材料,帮助有意向的单位和个人顺利完成申报。   专业的事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华夏泰科专注企业资质发展,帮助企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