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培育精品打造特色徐州沛县以园区化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原标题:【资讯】培育精品 打造特色 徐州沛县以园区化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为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步伐,徐州沛县采用“园区化”发展思路,根据自身实际高标规划、精品打造不同特色园区,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产业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加快产业集聚,重点培育优质稻米、特色蔬菜、生态肉鸭等主导产业,基本形成沿微山湖30万亩优质绿色稻麦基地、西南部30万亩高效设施菜菌基地、中部8万亩生态肉鸭养殖基地等三大产业基地。将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及农产品物流园区三者融合发展。形成了产业集聚明显、发展思路清晰、空间布局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
着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高标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着力建设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万亩设施农业观光园等“一区九园”。着力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加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开发区10平方公里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杨屯稻米加工产业园,全力打造全国蕞大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着力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完善大型批发市场、县镇农贸市场、产地市场、网络市场“四位一体”的流通格局,逐步形成苏鲁豫皖接壤地区蕞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
科技带动。积极与南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部门沟通,在全县各镇农业产业园内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在园区建立农业物联网、科技服务超市、农易搜网络信息服务、“农信通”短信服务、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品牌促动。大力发展种植业“三品”,提升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加快形成以县农检中心为龙头、镇级质检室为基础,基层速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积极申报省级名牌农产品,着力培育古沛“龙飞鸭”、“沛公”蔬菜、“沛县”大米等一批农产品公共品牌。人才推动。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南农大等农业科研院所合作,着力建设提升县镇两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全面开展“十万农民”、“致富工程”和“阳光工程”培训,让受训农民每人至少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创新投入机制。健全完善财政、工商、民间、金融资本等多元化农业投融资机制,成立汉源农业发展总公司、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服务主体,整合农业、水利、开发、国土、农机等部门项目资金集中投向农业园区,探索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经营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推进“龙头企业经营型、示范大户带动型、科技人员承租型、群众共建互助型”等土地流转模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管理机制。成立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负责示范区的规划编制、组织实施、项目申报、招商引资、协调服务、综合管理等工作。坚持重点工作项目化、重点工程包挂化、目标考核差异化。
大幅提升组织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农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三大合作”,加速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集中,提高产业园区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化水平。围绕初级农产品50%以上县内加工、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00亿元的目标,引导企业按照互惠互利原则,走“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探索合同契约型、订单生产型、直接投资型、统一服务型等企业与合作组织和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装备化水平。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在各镇农业产业园内大力推广苏式日光能温室、智能温室、食用菌工厂化周年栽培设施、避雨栽培设施、滴灌、大棚耕整机械等新设施、新装备,提升设施农业的可控性、智能化水平,增强设施农业核心竞争力。
省农委发展计划处、沛县农委 供稿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