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国家火炬计划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工作总结

admin8个月前 (09-24)徐州产业信息23

  ·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开展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的通知

  ·关于举办2021年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举办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的通知

  ·2021年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头部批拟聘用人员公示

  ·2021年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招收第二批博士后研究人员简...

  ·关于开展国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发展报告(2021)编写工作的通知

  ·关于召开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启动工作会的通知

  ·关于开展“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行动”的通知

  ·关于公布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考核评价结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高新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科技部火炬中心关于开展2020年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季度...

  国家火炬计划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工作总结

  根据《关于开展国家火炬产业基地建设20周年有关工作的通知》(国科火函【2015】)44文件要求,现将我区国家火炬计划徐州经济开发区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和发展情况做如下总结:

  近年来,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重大政策机遇,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挑战,基地内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市场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品牌效应及社会影响持续扩大,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2012年以来,基地内新能源企业尤其是光伏企业顶住了欧盟、美国、韩国“双反”带来的行业下行压力,在逆境中求生存、谋突破,市场占有率、能耗控制水平、成本控制水平均大幅提高,2013年下半年起生产逐步企稳,产业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对全国新能源光伏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经过近几年加快发展,基地拥有从事新能源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14家,主要以太阳能光伏为主,同时还涉及风电、生物质发电等领域。2014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0.8亿元,占开发区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7%,成为开发区第二大支柱产业,列入全市重点培育的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比基地获批当年提高260%。2009-2014年间,依托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规模的不断壮大,获省发改委批准建立江苏省新能源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江苏省低碳经济试点园区,获省商务厅批准建立江苏徐州新能源特色产业园,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新能源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和技术人才引进的重要基地,为新能源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创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强化招商推进机制。确立了“以规划定功能、以功能定业态、以地块定招商”的招商新机制,依托产业规划、基地载体招引优质项目。近年来共安排实施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56.8亿元,全年完成投资23亿元。协鑫硅材料三期铸锭、晶旺光电一期工程、恒迅纳米磷酸铁锂电池一期等项目全面达产;中能5.4万吨硅烷法技改、中润光电等项目建设速度持续加快。全年新批外资项目34个,增资项目15个,新上马的总投资19.5亿元的中能硅烷法技改、总投资1亿美元的台湾鑫晶钻蓝宝石衬底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的总投资13亿欧元的德国赢创白炭黑、总投资10亿美元的中能铸锭切片扩能技改等项目。这些项目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延伸拉长、规模扩张、转型升级、竞争力增强发挥了积极作用。

  (3)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基地新能源产业创下了三个头部,产能头部,成本控制头部,节能环保水平头部,从产能来看,中能硅业多晶硅总产能突破6.5万吨,继续稳居全球首位,德国瓦克、韩国OCI集团产能都是5.2万吨、挪威REC公司产能在2-3万吨。国内多晶硅产能处于第二位的是新疆特变新能源公司,目前年产1.5万吨多晶硅。从成本控制来看,中能硅业的多晶硅生产综合电耗74千瓦时/公斤,同比下降15%;还原电耗52千瓦时/公斤,同比下降3%;生产成本达到113元/公斤,同比下降17%,达到了全球蕞低的成本水平;协鑫硅材料的铸锭生产耗电已从原来的9度/KG降低到6.4度/KG,铸锭炉单位时间产能由9KG/千瓦时提高到10KG/千瓦时,平均加工成本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从节能环保来看,中能硅业在对世界主流工艺优化提升的基础上,自主研制了***氢化专利技术,实现了尾气回收及四***化硅的循环利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兼顾了安全与环保,彻底解决了多晶硅生产过程中四***化硅难以处理的世界性课题。

  2014年基地内销售收入排前八位的企业基本情况

  (4)技术水平进一步增强。近年来,基地加强与国内外新能源领域重点大学、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围绕新能源产业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创建国内一流的光伏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发展高纯多晶硅提纯工艺技术与关键装置,开发冶金法制备多晶硅材料、高纯石英砂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和无***工艺等新技术、新工艺,突破电池转化效率技术、单晶硅与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等。新能源产业的各项技术水平都有大幅提升,在国内已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技术已达到或超过国外先进水平。2014年,全区新能源产业研发经费投入达5.8亿元,占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其中,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自成立之初,就选用国际通行的传统工艺,同时引进德国、日本、美国蕞尖端的技术,积极消化吸收、集成创新,目前80%以上装备实现了国产化,6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应用到生产线。同时,中能硅业在对世界主流工艺优化提升的基础上,自主研制了***氢化专利技术,实现了尾气回收及四***化硅的循环利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兼顾了安全与环保,彻底解决了多晶硅生产过程中四***化硅难以处理的世界性课题。在受欧美光伏产品“双反”、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光伏市场终端需求持续低迷,国内光伏行业遭遇了较大冲击的情况下。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等手段,不仅转亏为盈而且扩大了在整个行业中的市场份额。

  (1)管理及服务体系更加完整。成立了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开发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经发局、投资服务中心、财政局、规划局、建设局、招商局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也都明确了一名专门工作人员进驻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开展基地企业培育服务、基地内相关重点园区规划建设和项目招商等。在项目招商和建设方面,更加注重产业链缺链环节的招商力度,围绕光伏产业链,坚持“四招四引一推动”并重,锁定欧美、日韩、香港、台湾、新加坡以及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区域,主攻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大型央企等重点企业。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引导作用,特别是针对光伏行业遇到的突出问题,我们专题出台了《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关于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一企一策培育优势企业的意见》、《关于支持企业科学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政策措施、经过政策引导激励,共兑现企业各类资助近1200万元。有效激发了企业在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有效激发了企业在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的积极性。专题编制了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按照“以规划定目标、以目标定区块、以区块招项目”的工作思路,规划建设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力晶半导体产业园、清洁技术产业园,为集聚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大力推进公共研发平台建设,以骨干企业为主体,建立了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研发平台。按照“整合科技资源,促进技术创新”方针,坚持“公开、共享、精益、创新”的服务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支撑,稳步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公共孵化器,累计与大连理工大学、燕山大学、中国矿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共建产学研创新载体4个。并有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徐州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等2家专业机构进驻并开展相关业务,基本形成了为科技企业、科技项目提供技术、人才、信息、资金支撑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认真落实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了对科技领军人才提供100万元研发经费、100平方米研发场所、100平方米公寓住房的“三个一百”政策,营造了一流的引才聚智政策环境。同时,连续举办三届美南专家徐州行及光伏人才专场对接活动,为基地引才聚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基地获国侨办批准为“海外人才中国创业示范基地”称号。

  (2)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积极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纽带、互利共赢的合作创新机制,积极引导、扶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作用,挖掘企业科技创新的潜力。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顶级科研单位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实现产学研结合跨越式发展,为基地经济调结构、促转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Tekna Plasma Systems公司合作开展“高效电池用硅纳米材料的等离子制备技术研究项目”,产品产业化推广后将填补国内空白,可直接向光伏产业下游的电池厂商供应高品质的纳米硅材料,用于高效电池的生产。徐州燃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燃控工程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进行了燃控科技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通过紧密的校企合作形式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重要的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基地内共有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0家,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1家,省级研发中心6家,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2家。初步形成了“高端突破、中端集聚、低端跟进”的良好态势和创新氛围。

  (3)企业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基地内企业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2014年企业研发投入达到5.8亿元,基地内拥有省研发机构5家,国家级研发机构1家。基地内新能源类高新技术企业总数7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2014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0个,占开发区的30.8%;当年授权专利368件,同比增长173%。基地内具有一批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用联合体。特别是中能硅业,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不断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国家级企业中心,形成了行业蕞具实力、蕞具影响力和科研成果蕞多的科研开发体系。“基于Barracuda软件的流化床颗粒硅沉积技术开发”列入省工业支撑重点扶持项目,目前多晶硅生产综合电耗74千瓦时/公斤,同比下降15%;还原电耗52千瓦时/公斤,同比下降3%;生产成本达到113元/公斤,同比下降17%,达到了全球蕞低的成本水平;协鑫硅材料“高性能低成本N型光伏准单晶硅锭、硅片先进制备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扶持项目,铸锭生产耗电已从原来的9度/KG降低到6.4度/KG,铸锭炉单位时间产能由9KG/千瓦时提高到10KG/千瓦时,平均加工成本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基地内的新能源企业每年都有10多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被确列入国家级、省级项目。

  近几年基地承担的部分省部级科技项目情况如下表:

  (4)产业链结构日趋完善。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培育了象中能硅业、硅材料这样的大企业,还集聚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工业发展体系。涵盖光伏光电、风力发电、节能环保三大集群,包括:光伏光电产业链。目前从产业链上游源头的协鑫硅材料、中能硅业开始,到下游江苏艾德,已经形成一条从硅材料、拉棒、铸锭、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完整的纵向产业链条。依托晶旺光电、荧茂光电、同鑫光电等企业,正在形成一条从光伏辅材、半导体晶元、LED晶片的半导体产业链条。风力发电产业链。目前已集聚生产风电用回转支承产品的罗特艾德、力士回转等企业,生产叶片、塔筒、轮毂的维斯塔斯公司,以及生产风电用环锻件产品的罗特艾德环锻公司。同时,基地正在积极开展兆瓦级风电机组整机及零部件制造的招商引资,努力延长产业链条。节能环保产业链。目前,以燃控科技为主体,已形成研制生产生物质发电、高位垃圾处理及生活垃圾发电技术和无害化处理设备、秸秆燃烧器等多种新技术产品。

  (一)总体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升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等重点,推动光伏光电产业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水平;推动风电产业和生物质能产业尽快做强做大,加快向整机制造环节和下游应用环节延伸拓展。加大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力度,在拓展产业链的同时,完善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努力建设成为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

  (二)发展目标。在总量目标上:力争到2020年,基地以光伏光电、风电装备、生物质能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规模年均增长30%,规模达到450亿元。在骨干企业培育目标上:力争到2020年,培育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集团3家,其中力争培育1家超200亿元大型企业集团;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3-4家,年产值超5亿元企业7家左右。在技术创新发展目标上:光伏产业领域,多晶硅产能规模力争突破12万吨以上,实现产业规模、产品质量、成本控制、节能环保水平同步提高;储能设备生产及系统集成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新光源产业领域,在提升LED产业上游环节的同时,力争在产业链中下游环节取得新突破,并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优势产品。风电装备领域,积极开展兆瓦级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和攻关,努力延长产业链。生物质能领域,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生活垃圾发电技术、秸秆燃烧器、再生能源发电等关键环节,在生物质发电机组和关键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实现新突破。

  (三)工作重点。一是突出规划引领,进一步完善基地发展规划。按照本次评审会上各位专家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基地发展规划,以及重点发展领域的目标定位、相关专业园区空间布局等,努力使规划能够充分发挥引领基地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作用。二是突出项目支撑,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硅烷法技改、自备电厂、纳米磷酸铁锂电池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必要支撑。依托中能硅业、协鑫硅材料、罗特艾德等龙头企业,加大对产业中下游关键项目的引进力度。三是突出创新驱动,进一步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完善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公共孵化器功能,加快组建新能源领域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推进省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加快攻克节能环保水平领先的新工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新产品,努力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京ICP备05034026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8号 邮编:100045 联系电话传真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科技创新成徐州发展强大引擎

科技创新成徐州发展强大引擎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0日 10:24进入复兴论坛来源:中国淮海网   第650期:谁来医治“环保焦虑症”   第649期:无视公厕现状谈苍蝇是本末倒置   第648期:环保逼出真相才能唤回碧水蓝天   第647期:别让社会信用体系成医改羁绊   第646期:何时有能力实现带薪假?...

萧县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火炬

萧县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火炬

  22-09-8 16:07来自微博网页版   #微博萧县#【萧县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火炬防腐涂料特色基地称号】日前,据《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国科火字〔2015〕163号)有关规定,经地方政府申请、省级科技管理部门推荐、申报基地答辩、专家评议论证等程序,国家火炬特色基地近日评选揭晓,全国共有37家基地确认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萧县经济开发区功能性新材...

北京朝阳众多科技文化交融新产品新场景新应用亮相服贸会

北京朝阳众多科技文化交融新产品新场景新应用亮相服贸会

  央广网北京9月12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2024年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北京朝阳展区以“文化朝阳 开放自信”为参展主题,聚焦文旅消费体验、AIGC赋能影视制作两大特色亮点,线下展示文旅消费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以及AIGC视听产业创新相关技术和应用,突出“数字文化、视听技术、时尚消费、开放活力”的区域特色,为参观者带来一场好看、好听、好玩的文化盛宴,展现了新时代北京朝阳的科技感、文化味、...

徐州经开区新年开新局加力提速“先进制造”

徐州经开区新年开新局加力提速“先进制造”

  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2025年,徐州经济开发区工业企业奋进步履不停,全力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推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转型升级,以实的干劲和实的举措,助推新型工业化更好发展。   领航工厂是指在智能制造和工业4.0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厂,其生产过程具有高度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的特点。走进占地1084亩的徐工精益智造领航工厂,一条240米长、设有22个流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