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项!“1号工程”打造活力之源
8月10日,记者来到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东大道以南、大庙街区北侧的“1号工程项目”工地,总投资50亿元的中车交通(徐州)超级工厂项目基础施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一重大产业项目的顺利建设,将进一步放大央企龙头带动作用,助推徐州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徐州高新区第五工业园内,总投资约55亿元的徐工青山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也已破土动工多时。汽车产业是徐州高新区主导产业之一,汽车尤其是专用车新能源化是我市一直努力推动的产业升级主要方向。徐工青山新能源汽车项目的落地,对于徐州高新区延链、补链、强链的规划必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丰县雅迪高端新能源机车项目、沛县中利光伏电池片及组件项目、邳州市驭芯传感器及光纤激光器项目、新沂中清高功率光伏组件及高效新型光伏电池制造项目等各地“招商引资1号工程”都在有序施工之中。
即投资50亿元人民币(或3亿美元)以上的制造业或现代服务业项目,也是我市招商引资的重特大项目。项目要求签订正式投资协议并于考核年度内完成注册后,原则上要自注册之日起一年内开工建设。
项目推介库、项目对接库、意向客商库、重大招引项目责任分解表……这样一张张清晰的项目招商表,映射出徐州借用区外资本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总量的战略目标。扭住招商引资“生命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对一”精准服务,“点对点”解决难题,保障各项目落地实施,这座古老的城市正以澎湃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在开放发展的崭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抓招商引资“生命线”不动摇,不断积蓄产业发展强劲动能。我市聚焦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杭州湾等重点区域,积极搭建高品质投资平台,科学高效举办系列精准招商活动。凭借招商引资这一顺势春风,徐州不断加快产业转型,重构竞争优势,搅活经济之潭。
2020年,全市共引进招商引资“1号工程”项目11个,项目落地实施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徐州经开区银科5G智能终端生产基地项目完成所有产线联调联试,已正式投产;
新沂市温德水性超纤项目30万平方米厂房建成,2条超纤生产线G精密智能制造中心项目600台CNC设备已投产运营,700台CNC设备已进场安装调试。
另有6个项目在2020年开工建设。其中,云龙区德基商业广场项目西塔核心筒施工至31层,东塔核心筒施工至11层。
产业项目,切实以重大产业项目引领有效投资,以优质外资项目引领我市产业层次和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2018年至2020年,全市“765”计划累计实现签约项目
把项目引进来、签进来只是招商引资的头部步,关键是要落下去、保实现、促发展。
近三年,市发改委深入贯彻“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力度推进市领导包挂制度。实施招商引资“1号工程”和“765”计划项目,我市在明确主导产业基础上,安排专人专班推进,通过强化服务、要素保障、产业基金投入、配套政策支持等方面,全力保障一批百亿级项目实现快速突破。尤其是招引基地型旗舰型龙头型外资产业项目,以此统领重大产业项目加速推进。靠前服务、协同推进、精准施策,各板块聚焦产业项目“签约、开工、投产”三大关键环节,以达到产业项目滚动接续建设的良好态势愈加巩固。
今年上半年,徐州经开区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落地项目开工进程。按照拿地即开工、入册即考核、起跑即冲刺要求,徐州经开区清晰梳理土地、资金、生态等要素需求,定制项目推进清单,制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项目如期开工。
近年来,我市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充分利用各类开放平台、各级开区园区突出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医疗智能制造与健康等产业招引。徐州综合保税区结合我市主导产业配套优势,重点打造高端装备、电子信息保税加工基地和保税服务创新区域中心,加快构筑“保税+”特色产业新体系,加快利用外资的总量和质量持续提升,全面壮大全市经济体量规模,带动徐州、淮海经济区开放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下半年,市商务局将完善招商引资“1号工程”项目认定标准,推进包挂,落实服务,积极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题,并加快推动开放平台建设。
号角铮铮,潮涌彭城。精准招商带来的重大项目,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徐州大地拔节而起,以锐不可当之势,助力徐州在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行稳致远。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