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丨启迪创新创业产业园打造徐州市服务职工创新创业靓丽名片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11月4日,《徐州日报》专题报道启迪之星与徐州市总工会打造全国首家工会双创载体,探索出“一园区 两阵地,一载体 多平台”的创新服务模式,为广大职工提供全链条孵化服务和全流程企业服务,为地方科技、人才、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创新元素和智慧活力,以下为相关报道。
10月28日,在鼓楼区徐州市职工创新创业园里,董继军忙着为新公司开张做准备。这是董继军第二次创业。“头部次创业是16年前,那时候多亏了工会给我们搭建技能培训的平台。”回忆起往事,董继军很是感慨,“我来自泉山区苏山街道王新庄村,前些年一直在徐州市区打工。”
董继军告诉记者,打工那段时间,他一直琢磨着怎样增加收入,可又苦于没有一技之长。
2006年,工会组织开展电动车维修技能培训班的消息传到村里,这让董继军看到了希望。于是,他报名参加了培训,培训结束后,工会还把他介绍到和平车行实习。
从那以后,有了一技之长的董继军正式成为一名电动车维修工,每月收入也增加了许多,生活随之渐渐好了起来。
两年后,董继军不再满足于电动车维修,他把目光放到了电动车销售上,成为了4家电动车专卖店的老板。
“工会是我创业成功的靠山。”如今,董继军又把目光放在了驾培行业上,他带着这个项目入驻园区,想复制一遍自己创业成功的经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市总工会为有创业意向的职工和农村困难劳动力等群体搭建技能培训平台,扶持职工群众创业项目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让更多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送技能、送培训等只是市总工会帮扶职工、农村困难劳动力等群体的一个缩影。为给更多职工提供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平台,市总工会探索发展创建职工创新创业园。
经过多次调研,2017年8月,徐州市总工会、徐州市鼓楼区与启迪之星三方合作共建徐州启迪创新创业产业园暨徐州市职工创新创业园,创造性地将启迪之星的创新创业孵化与工会的改革创新充分结合,成功打造出全国首家工会双创载体,探索出“一园区 两阵地,一载体 多平台”的创新服务模式,并将创新实践融入科技创新事业,为地方科技、人才、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创新元素和智慧活力。
“我是随女朋友来徐州创业的,那时候真是举步维艰。”说到游弋商海的经历,江苏九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伟充满感激地说,“没有工会就没有我的今天!”如今,这个32岁的公司老板经营着多家公司,旗下拥有200余名员工。
起初,大学刚毕业不久的许伟缺乏创业资金,也没有办公场所。得知徐州市职工创新创业园有帮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转就业人员的政策后,许伟带着创业项目入驻园区。在这里,他不仅获得了免费的创业孵化办公场所,还获得了全方位发展服务。他感言,徐州市职工创新创业园的扶持政策,为他们有效缓解了生存压力,给了他们坚定创业的勇气。“我是头部批入驻的,工会除了提供免费办公场所,还给我们送技术、送服务、送培训。”
同样享受到市总工会帮扶的还有徐州量蜂呗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韦存祥。“我们企业有人才招聘需求,园区协助我们在工会就业培训服务平台上发布招聘通知,为我们企业赢得更多人才。”韦存祥说。
不仅如此,园区还确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和专业孵化器的发展方向,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对规模和实力有进一步发展的企业,通过提供金融、知识产权、天使投资、商务、法律、技术、指导等全方位专业服务进行加速孵化。对于发展不力的小微企业,园区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孵化,推出一对一专人服务。
建园至今,累计孵化项目和企业数达345家。其中再就业的职工创新创业项目超过50家,带动就业3000人,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创业路演、创业比赛、创业沙龙等活动300余场。
“下一步,徐州市总工会将与市场相结合,与广大创业企业紧密联系,探索新模式,为广大创业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徐州市工人文化宫主任朱卫东介绍,徐州工会将积极适应新业态发展,创新服务方式和理念,针对直播等新职业就业,打造新业态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并根据创业者不同的需求提供全程化帮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