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徐州邳州:乡村振兴“脉动”强劲有力

admin7个月前 (09-24)徐州产业信息25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徐州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优质高效农业,以项目为依托,通过大力招引和培育优质企业,盘活闲置资源增加效益,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走进八路镇耘海疆盛水果番茄种植项目大棚内,一株株绿色的幼苗长势喜人、生机盎然。前来务工的农民穿梭其中,三五成群进行整枝、浇水等管护工作。村民吴建平把土地流转出来,拿着租金挣着工资,日子过得充实又快乐。他一边忙着手头的活计,一边和记者说:“我在这里干了两个多月了,挣了9000块钱,福利待遇也很好,中秋节公司还给我们发了面粉、食用油。”

  该项目是八路镇围绕镇域产业发展定位,立足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新招引而来,总投资1000万元,预计10月下旬番茄可上市。“一期建了15个棚,二期工程完成后,总体量将达到60个棚,一个棚一年的产量预估4万斤左右,年产值40万元以上。”耘海疆盛水果番茄种植项目负责人国兴福表示。

  从种植到采摘,水果番茄种植项目还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稳定的就业机会。“我们目前有50名工人,采摘的时候用工约100人,二期工程完工后,员工得保证在200人左右才能正常运转。”国兴福表示。

  如果说项目招引是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动能,那么,资源盘活则是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新河镇充分盘活低效闲置用地,让长期闲置的原鲁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地块重新焕发生机。“地块荒废,我们也很着急。”新河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宋春洲表示,闲置下来的智能温室大棚还能继续使用,如果能够寻找合适的企业利用起来,将产生更大的效益。

  经过多次考察对接,江苏国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落户。该公司主要种植绣球、火焰南天竹等品种。目前一期6座温室大棚已经重新使用。记者在育苗大棚内见到,工人们正忙着装营养土、播种,已经培育出来的种苗绿意盎然。“一个棚能容纳10万余株,目前培育的小苗全部都是订单,10月底可以交付一批,主要销售江浙沪这一带。”江苏国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圣国表示,利用现有大棚,为企业节省了不少成本,还能提供近50个就业岗位。

  因地制宜,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实现了土地存量资源由闲置到利用、由低效到提效、由分散到集中的转变,为镇域经济发展腾挪了空间,走出了提质增效之路。“下一步我们将根据镇域实际情况,在特色水产养殖、园艺、******养殖等产业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企业落户,同时,加大本土农业项目培育力度,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宋春洲表示。

  充裕的资源禀赋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岔河镇依托云坛山丰富的光照以及林木资源,通过数字赋能,将闲置土地、分散资源统一起来,发展壮大茶园项目。眼下,云坛山漫山遍野的茶树错落有致,景色优美。“我们茶园主要种植黄金芽、白茶、龙井等茶叶品种,目前从种植到加工、包装、销售,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岔河镇林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永表示。

  除了发展茶园,岔河镇还通过统一规划、统筹实施,系统开发云坛山资源,按照文旅项目发展路径,结合“种植+旅游”的模式,招引欣侬蝴蝶生态园项目,打造生态休闲示范区。目前,民宿、霍比特小屋等景点初具雏形。“我们还要建设萤火虫大棚以及蝴蝶大棚,包括游乐场、垂钓池,顾客采完茶可以到生态园游玩,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旅游基地。”刘永表示。

  岔河镇还将围绕现有的农业项目资源,大力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我们将对现有的设施农业进行提档升级,同时依托正大食品、立华******养殖项目,开展种养结合、美丽牧场建设,延伸产业链,打造绿色无害化农产品,实现村集体资产、资源到资本、资金的转变。”岔河镇人大主席郭帅表示。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1-9月份全市农业新签约项目23个,合同投资额28.5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目前,在谈项目44个,拟签约项目18个,相继盘活引进新河速冻食品、宿羊山瑞木堂饮料、八路休闲食品等代表性企业,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在产业项目的推动下迈出了坚实步伐。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睢宁: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拓宽群众致富路

睢宁: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拓宽群众致富路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官山镇抓牢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整镇推进”工作法,抓镇促村、点面结合、全面提升,助推村级集体经济迅速“蝶变”,2020年实现全镇24个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5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两个。2021年,确保实现全镇24个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70万元以上。   秸秆综合利用,让“一缕烟”变成“一沓钱”...

首只土壤修复产业基金撬动千亿市场

首只土壤修复产业基金撬动千亿市场

  中国首只土壤修复产业基金即将落地。   中国首只土壤修复产业基金即将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获悉,北京易修复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修复”)联手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节能大地”)、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天环境”)、山东新鸿大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鸿大地”)、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徐州市农学会组织专家赴贾汪开展技术服务

徐州市农学会组织专家赴贾汪开展技术服务

  徐州市农学会组织专家赴贾汪开展技术服务   11月28日,在“大雪”节气来临之际,我省淮北地区的地膜大蒜正式进入越冬期。为了助力大蒜产业的绿色发展,徐州市农学会联合徐州市农业科学院江苏中晚熟大蒜绿色生产协同推广项目组,在贾汪区大蒜基地开展技术服务活动。此次活动由徐州市农学会副理事长、徐州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杨峰带队,樊继德、史新敏、刘超、臧凤满、赵永强等学会专家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