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资源约束瓶颈日益紧缩,出现用地需求较大、规划空间不足、后备资源匮乏、利用效率不高等各类问题。徐州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通过盘活存量高效利用土地、占补平衡守住耕地红线、智慧化监管实现“双清零”,掀开了依法管地、科学用地的新篇章。
2020年徐州市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4万亩,处置闲置土地3300亩,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1.6万亩,处置面积和比例均列全省头部。今年5月,徐州市获评2020年度“江苏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称号。
土地是稀缺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盘活存量、控制增量是节约土地蕞有效的一种方式。“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用地指标不能只看增量,要深入挖掘存量土地效益,多举措盘活低效用地,加快处置长期停产、半停产的‘僵尸企业’,建设高标准厂房,把存量发展空间释放出来。”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卜凡敬思路清晰。
为了解决自然资源刚性需求旺盛,土地要素矛盾突出的问题,徐州新沂市以强化节地指标管控、切实保护耕地、强化行政效能推动,完善节约集约政策为重点,通过出台《加强园区产业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政策、建立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等措施,成立了全市规划国土委员会,大大提高了行政决策的效率,连续多年违法用地比率控制在5%以下,实现了“双零”目标,通过规划引领、布局优化、标准控制、市场配置、盘活利用等手段,力求资源利用效益蕞大化。
为求得资源利用效益蕞大化,徐州新沂坚持存量用地复垦与盘活并重、增量与减量挂钩,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资料显示,2020年,全市供地率达到92%,存量土地供应比率达79%;消化批而未供土地978亩,批而未供整改任务完成率达200%;清理盘活存量低效用地1260亩。全市建成高标准厂房78万平方米,在建高标准厂房16万平方米,已租售或投产面积77万平方米,成为一批中小企业的孵化器。
近年来,徐州丰县始终秉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战略,坚持“推行多层厂房、限制单层厂房、鼓励高标准厂房原则”,除因特殊生产工艺需要使用单层厂房的项目外,所有工业项目必须建设使用高标准厂房或多层厂房。以节约集约用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提质增效。
其中,以丰县智能终端产业园为代表的经济开发区,完美体现了丰县战略。丰县智能终端产业园位于经济开发区内,是丰县近年来突出规模集中、要素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导向的一个典范。
进入2021年后,中央一号文件中,国家就重点要落实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明确耕地利用优先顺序,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从而加强对农村耕地资源的保护。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徐州提出增加耕地,保障基本农田的战略。
徐州睢宁县响应上级指示,开展土地制度综合改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29.6万亩,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自2008年至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106万亩。其中通过开展土地制度综合改革,增加了耕地数量,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户增收;提升了耕地产出,助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农民生活显著提升;盘活结余指标资源,为农村发展集聚资金。
据了解,依托增减挂钩土地整治政策后,每个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平均可新增耕地500亩~1000亩。按照每亩1000元流转租金计算,可为村集体和农户带来每年4700万元增收。同时因为复垦耕地与周围土地连成了片,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条件,同时促进了现代农业集中规模的发展,每亩耕地能提升200~300公斤的年产量,助力农民创收。
自去年9月以来,徐州市上下各级干部为了落实上级指导,切合保护耕地资源,出良策、做实事,对上下各级进行监管,对农民土地转型进行奖励。全市存量违法用地整改到位率95%以上,新增违法用地得到全面遏制,整改力度之大、社会影响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徐州睢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同县财政局采取绩效评价方式,每年对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突出的和对县级耕地占补平衡做出重大贡献的乡镇(街道)、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通报表扬和资金奖励。每年确定3个乡镇(街道)、6个村级经济组织作为激励对象。对受激励乡镇(街道)给予50万元的资金奖励,受激励的村级经济组织给予10万元的资金奖励。
徐州新沂探索和构建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开发了“慧眼守土”系统,建立了保护耕地、“增违挂钩”等多项制度,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群众报、视频盯”的土地执法监察新机制,确保违法行为能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
上下一心,戮力同行,集约用地促发展,守护红线利人民。一张实现农民创收,促使产业转型,完善环境保护的改革蓝图正在徐州大地上缓缓铺开。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