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风起云涌!我国已形成六大典型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机器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制造深度融合的成果,呈现出技术快速迭代、产业高速增长、应用持续深化等趋势,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发展机器人产业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产业规划、激励技术创新,培育应用场景,优化市场环境等举措,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机器人产业实地发展基础及特点,国内也相继出现了几十个机器人产业园区。
从上世纪9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领军城市。依托于汽车产业壮大的工业机器人品牌,开始扎堆上海。包括FANUC,ABB,库卡,那智不二越,柯马都相继在设计生产研发基地。
目前,上海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近百家,既有大型跨国公司、国内领军企业,同时也有上海本土企业,形成了宝山、嘉定、松江、浦东等机器人企业聚集区。国外机器人巨头把上海作为占领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战略滩头,ABB、Fanuc、Kuka、安川等纷纷在上海设立工厂和研发中心,国内机器人领军企业也把上海作为桥头堡,如新松、新时达在上海设立工厂或分公司。
上海机器人行业在产业链上分布较为完整,上游的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有Nabtesco、中电二十一所、建博电子、龙工等企业,中游本体有机器人四大家族、新松、新时达等企业,下游系统集成商有外企柯马、蓝姆,本土企业君屹、伟本等。在服务机器人方面,上海企业已延伸到医疗、娱乐、教育、反恐等领域,如医疗机器人有上海微创,智能交互机器人有小i机器人,教育有未来伙伴机器人,餐饮迎宾有惊鸿机器人,建筑行业有同济宝冶机器人,反恐排爆有合时机器人等企业。
上海机器人产业已经形成了以“3+X”的空进布局。“3”是指嘉定区、宝山区的上海机器人工业园以及浦东新区。“+X”是指多个产业园共同发展。
从科研院所来看,上海成立了6个研究所,分别是上海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学先进机器人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从功能平台来看,主要成立了四个平台,分别是上海大学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机器人研发于转化功能型平台、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和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协会联盟来看,主要有中国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以及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
作为毗邻上海的大后方,苏州,无锡,常州,乃至延伸到南京,都在上海这个制造业产业链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统计显示,南京涉及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有近百家,主要聚集在江宁开发区、南京经开区、麒麟高新区、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区域及板块,它们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成为助推南京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
苏美达五金公司:其研制了虚拟边界草坪机器人。“相较于传统割草机,这款虚拟边界草坪机器人不仅运行安静,还可以自动避障、充电、躲雨,作业效率提升50%以上。”公司研发人员介绍。今年年初,该款割草机器人通过碳足迹计算、回收材料使用、产品的可维修指数等多维度评测,获得第三方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UV集团颁发的绿色产品证书。“这是户外动力设备(OPE)行业的全球首张绿色认证,有了它,我们成功进入全球蕞大零售商的销售体系,并且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分别开拓了多个千万美元以上的新项目,公司海外市场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巩固。”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牧星智能公司主攻物流机器人板块,从2018年起,其仓储机器人产品就远销澳大利亚、韩国、泰国等地,目前超过80%的订单来自海外。该公司拥有业内首个连杆顶升结构AGV(自动导引车)专利,其极限载重量达1.5吨,相当于可装载一辆家用小轿车。“去年5月,牧星全球研发技术中心在江北新区设立,今年上半年海内外市场协同发力,南京工厂已出货2000台,出货量和产值同比均增加了一倍,达到8000万元以上。”牧星智能标准品事业部总经理何梓杰介绍。
亿嘉和科技:查看全市机器人的产业分布特色,工业机器人是南京机器人产业的主力军,宁企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和机器人前沿技术等方面均有涉及,诞生了埃斯顿、亿嘉和、熊猫电子装备、科远股份、中船重工鹏力、景曜科技等一批佼佼者。服务机器人研发生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特种机器人领域,我市依托相关园区、功能板块的招商政策及新型研发机构的项目孵化,涌现出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分布在芯片、传感器、人机交互技术、产品应用等多个环节。
埃斯顿:在南京埃斯顿自动化工厂偌大的厂房中,庞大的机器人“军团”有节奏地挥舞着机械手臂,忙着“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埃斯顿成立之初,主业原本是生产伺服电机,但在智能制造浪潮的推动下,该公司发现自己的“拿手好戏”伺服电机恰恰是机器人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于是顺势踏入机器人市场。公司执行总裁周爱林透露:“企业这么多年一直保持总营收10%以上的研发投入,目前已实现了工业机器人生产的完全自主可控。”2022年,埃斯顿实现营收38.81亿元,净利润1.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48%和36.28%;机器人出货量1.8万台,产销量稳居国产品牌头部位。
苏州机器人企业:川崎、台达、汇川、东芝、柯马、汇博、博众、绿的、华恒、艾利特、麦荷、雅马哈、北人、科沃斯、哈工智能、穿山甲等;常州机器人企业:安川,遨博,金石、固高、璟胜、铭赛、金石、快克、纳博特斯克等;此外还有南通振康、无锡九众九、徐州金猫、锦明等,主要产业园分布在昆山、张家港、苏州工业园区、常州武进、东台显等地。
京津冀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共387家,总产值450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达16%,产业规模处于全国中上水平。
北京服务机器人发展规模和相关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全国领先,在人形机器人、操作系统等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已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智能机器人创新链;北京计划建成全球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主要聚焦工业、服务和特种机器人三大重点。高端工业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人机协作、真空结晶、物流搬运等机器人,代表性企业有安川首钢、遨博、欣奕华、珞石、星和众工、京东X事业部、赛佰特等;服务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医疗、公共服务、家庭服务机器人,代表性企业有天智航、柏慧维康、达闼科技、康力优蓝、进化者、旷视、塔米、森汉、云迹等。特种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军用、空间和消防救援机器人,代表性企业有哈工大特种机器人、精品特装、京金吾等。核心部件和前沿领域重点发展智慧识别软件和操作系统、减速器、伺服系统和人工智能等,代表企业有清能德创、梅卡曼德、软体机器人、因时、博雅工道等。产业布局以中关村为核心,加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研发,依托亦庄开发区打造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天津形成了两个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天津机器人产业园和滨海机器人产业园为核心, 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水下特种机器人,一个为武清区,代表性有智通、纳恩博、辰星、天瑞博、鼎奇等机器人公司,产品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机器人系统集成;一为滨海新区,成立了天津滨海新区智能制造联盟和德沃尔机器人应用设计研究院,代表性企业有一飞智控、深之蓝、海之星、川崎等。其他区域有扬天科技、勃肯特、博诺、七所高科,福臻,正本电器等一批优秀企业。
河北以发展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为主,重点打造若干特色产业基地及园区,代表企业有唐山开诚、中信重工、唐山松下、开元等企业。
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基础,以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在创新力与影响力方面位于全国前列。
截至2022年7月,珠三角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2643家,较去年增幅明显。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近40家,多聚焦在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机器人本体等细分领域,其中,部分本地企业在机器人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方面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比如越疆、库卡、隆深、合信、华成工业等企业。良好的双创氛围及较强的发展基础,为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机遇。
深圳,机器人企业主要分布在宝安区、南山区和龙岗区,代表企业有中源科技、劲拓、固高科技、同川科技、雷赛智能、众为兴、英威腾、泰达、大疆科技、越疆等。2018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总产值近1200亿元,深圳机器人协会是该地区蕞活跃的组织。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基地现有孵化实体80余家(引进53家创业企业和32个创业团队),培育了专注水上机器人的亿动科技、专注扫地机器人的云鲸智能、专注超声波传感器的优超精密等一大批小规模但富有生命力的高科技企业。从研发平台,松山湖国际机器人研究院和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到检测机构,东莞市质检中心的省级智能制造装备检验站和园区财政投入、由盈动高科运营的运动控制精密测量实验室,再到由东莞市政府参与出资的博实睿德信机器人产业基金。东莞代表性机器人企业有李群自动化、松庆、天机、拓斯达、伯朗特、思沃精密、汇川技术、众为兴、沈阳机床、固高、赢合科技、正业科技、东博等。
中部地区作为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后起之秀,地方政府出台加快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行业措施与指导意见,促进了区域内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截至2022年7月,中部地区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2014家,其中,安徽496家,河南442家,湖南423家,湖北333家,山西170家,江西150家。目前,武汉、合肥、芜湖、长沙、湘潭、洛阳等地已形成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围绕餐饮加工、纺织、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布局机器人系统集成、本体制造与解决方案创新,有力带动当地制造业实现换挡升级、提质增效。
芜湖是发改委首个机器人产业集聚区试点地,从蕞初的四五家企业发展到目前一百二十余家企业,形成以埃夫特、希美埃、瑞思、行健智能、中安重工、金三氏数控、中电鑫龙等企业为龙头的工业机器人企业集群,以奥一精机、固高自动化、翡叶动力、中山大洋电机等企业为龙头的关键零部件企业集群,以酷哇机器人、星途科技、微云为代表的服务及特种行业机器人产业集群,以东旭光电装备、瑞祥工业、扎巴科智能、戎发冲压、埃华路等企业为龙头的系统集成企业集群,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全产业链。
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在不具备先发优势的情况下,结合地区特色与国家政策引导,逐渐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园区,同时,该区域机器人产业尚存在上下游配套不足的问题。
重庆两江机器人产业园是重庆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承接区域,集聚了嘉腾、聚研、海普洛、华中数控等一批机器人企业。成都目前已拥有成焊宝玛、卡诺普、广泰实业、焊研威达、焊研科技、普什宁江机床、成都四威、佳士科技等机器人及其相关配套企业20余家。
截至2022年7月,西部地区机器人企业数量共1422家,其中,四川313家、重庆232家。重庆现已形成集研发、整机制造、检测、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人才培训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链,在北碚、九龙坡、永川、大足等区域集聚了重庆华数、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重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多家机器人企业和研发机构。四川利用区位优势成为吸引企业的“强磁场”,在成都、德阳、眉山、绵阳等地集聚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机器人企业。
文章来源: 江苏商报,众诚智库,生活手记录
进入“机器人”首页,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填补电网覆冰巡检空白!氢动力无人机首次实现高寒地区“长续航”巡检应用
马斯克:多生育是拯救文明的关键!第二代猫女“擎天柱”要来了?
又一物流机器人国家标准发布!揭秘中国物流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市场落地概况
用气动替代液压!新型气动增强装置,让腿式机器人跳跃爆发力提升5.4倍
舌头可以绕头骨一周!受啄木鸟启发,新型连续体机器人解决伸展和弯曲限制
用AI唤起钢筋铁骨!0编程0训练,首个GPT-4驱动的人形机器人让工程师们惊呆了
腾讯新进展!自研灵巧手可完成调酒、穿刺、抛接等精细动作,专注养老护理等领域
20分钟学会一项家务能力!研究人员推出Dobb-E开源系统,机器人进入家庭不再遥远
“2023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项目
开创新纪元!国内首款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发布,产业链全面国产化“人人用得起”
国产机器人出“奇才”!不怕核辐射的“特种机器人”,轻松化解复杂环境下的工作危机
华为天才再融资,金额超6亿元!借势起飞,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将如何?
规模156亿元!复合机器人为何成为研究大热门?解析未来发展机遇和挑战
蕞新!马斯克Optimus二代问世,可轻松抓鸡蛋,手指灵活逼近真人
成立仅4年,估值百亿!又一骨科手术机器人公司将IPO,将掀起怎样的风云?
受“植物卷须”启发!意大利研制出“可逆渗透致动”的仿生机器人,或可在火星造森林
东京地震是缘起!日本制造“半机械蟑螂”,未来或可执行搜救任务
机器人产业“破晓”,人形机器人掀起创业潮,但成本关难过
效率提高4倍!焊缝100%合格!“机器人焊工”填补国内核电行业智能焊接空白
90后博士逐梦硬核科技,获软银投资!他带领“小巨人”领跑细分行业,做对了什么?
人才缺口达450万!政策推动机器人产业爆发,什么专业比较有前途?
开业仅3个月倒闭!机器人餐厅“不香”了?这家机器人面馆做错了什么?有何启示?
Science Robotics 蕞新研究成果:完全柔性的脊柱,让老鼠机器人运动速度提高40%
可自我繁衍!仅100纳米,宁波团队研发出3D DNA折叠纳米机器人
5分钟完工,还将误差控制在微米级,在威海企业“上岗”的机器人真牛
打磨行业的发展新趋势,智能打磨机器人成为制造新宠,主要优势有哪些?
“机器人造机器人”不稀奇!AI推动机器人产业链腾飞,机器人“造”药已经实现
继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人形机器人迎来头部股!弯道超车时机来了?国产高端局该如何走?
0.0005秒实时响应!可跳跃全地形行走,国内首款人形机器人量产交付
30.129米!创世界纪录!大连理工研发自主连续体机器人,命中移动靶心距离“蕞远”
塑性提40%~50%!形变热处理为啥能提高工件力学性能?
解决了塑化难题!泰瑞机器取得新专利:涉及一种特种高分子材料真空锻压模塑成型机
可实现1.5亿元产值!索能环境“压铸环保设备制造项目”签约落户安徽含山
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浙海德曼:已掌握主轴端部跳动小于1微米的主轴技术
铸件成品如图所示,毛胚重量36公斤,冒口高10CM...
锚链横档焊接智能机器人研发,要求实现横档焊接接缝饱满平滑,符合相关产品质量规范
空中分拣机器人无框控制系统之地面操作系统、故障自动恢复,及装车平台研制
不需要不依赖子女护工的护理机器人项目
安徽首例!千里之外“隔空取物”,北京专家远程协助合肥患者前列腺癌根治术
聚焦环卫场景,清华博士仅半年完成天使轮融资!无人环卫机器人商业化正当时
全国首台!广州供电局自研MR技术,实现“千里之外”操作带电机器人,获国际发明奖
只有米粒大小!荷兰研发出新型微型设备,可以像疏通下水道一样破坏血栓
管道检测“大有可为”!以管虫爬行机制为灵感,中山大学提出管内机器人设计新思路
马斯克:多生育是拯救文明的关键!第二代猫女“擎天柱”要来了?
1978万元!首台国产达芬奇中标,“金城·惠医保”推动机器人手术迈入新纪元
又一物流机器人国家标准发布!揭秘中国物流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市场落地概况
用AI唤起钢筋铁骨!0编程0训练,首个GPT-4驱动的人形机器人让工程师们惊呆了
用气动替代液压!新型气动增强装置,让腿式机器人跳跃爆发力提升5.4倍
降价也卖不动?扫地机器人走到了十字路口,“高端化”转型能否成功破局?
0.0005秒实时响应!可跳跃全地形行走,国内首款人形机器人量产交付
重大项目启动!临床效果堪比国际顶尖,国产手术机器人实现“从0到1”的跨越
未来科技生活离不开人形机器人,我国技术专利已跻身全球头部梯队
降耗11.6%,韩国可穿戴机器人又有新突破!盘点近些年外骨骼机器人“黑科技”
意见被贤集网采纳后,贤集网赠送一张限量版的U盘会员卡!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