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N”模式加快新沂转型升级
新沂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攻方向,培育发展光电信息、智能家电、3D打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2+N”发展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市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制定并印发《新沂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沂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20攻坚提速年”活动方案》等推进文件,统筹推进全市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建立市级、部门、属地三级包挂企业服务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促的工作合力,全市新增战新规上企业50家,累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35家;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5.23%,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33个百分点,占比达到28%。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
引导传统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品目录,定向实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产品深加工项目,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开发新产品、战略性新兴产品。全年新增获批省级、市级重点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22项。
推广晋煤恒盛转型模式,鼓励传统企业以副产品综合利用、节能环保改造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条,进军新兴领域,目前晋煤恒盛新材料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
以“三化一补两提升”为方向,引导传统企业加快数字化技术改造,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机器换人等为主要内容的智能化改造。今年我市6家企业获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综合奖补资金168万元,获批企业数和资金分别位居徐州市县区第1和第2。
研究出台《关于推行产业链链长制的意见》,围绕超纤材料、冶金装备、智能电器、通航产业、医药化工、光电信息、新型建材、纺织材料等8条产业链,依托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四图”作业,开展精准招商,今年以来,温德水性超纤、上菱高端智能冰箱、启峰5G智能制造等一批百亿级、50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建设。加快项目建设。对实施的100个重大产业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一体化推进,徐州市“765”计划中认定的签约、开工、投产任务数中战新产业项目数分别为55个、81个、59个,占总数比为61.8%、94.2%、86.8%。服务经济运行。贯彻落实《全市千家企业培大育强的实施意见》,抓好培大育强。在各镇(街道)、园区深入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走访调研工作,全面了解企业当前生产经营情况和面临的困难、问题,认真梳理,及时加以解决;同时,设立新沂市应急周转基金,确保战新企业平稳运行,今年以来,已为75家中小企业提供102笔共计6.05亿元的资金周转服务。
推动重点企业创建提升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孵化中心等,围绕战略新兴产业方向,推动园区和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大院大所合作,加快新医药、新材料、生命科学等产业研究院建设。
今年新增2家省级、7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3家省级、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市累计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4家、孵化链条1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80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5家,省级企业院士站5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2家,12家省级众创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位居苏北前列。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