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里发文!徐州这些地方将迎来一波“爆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省里发文!徐州这些地方将迎来一波“爆发”……
6月2日,江苏省发布《关于促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重磅,徐州被赋予重任,着重引进培育新型工业化、枢纽产业、区域带动型等总部企业。
文件提出江苏省总部经济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江苏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和集聚辐射力显著增强,建成总部经济营商环境蕞优省份之一和总部经济集聚发展高地。
全省各个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发挥各地产业优势
苏州着重引进培育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总部企业,
连云港着重引进培育海洋经济、港口物流、检验检测等总部企业,
无锡、常州、镇江着重引进培育高端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总部企业,
徐州着重引进培育新型工业化、枢纽产业、区域带动型等总部企业,
南通、盐城着重引进培育海洋经济、大数据、新能源、建筑业、节能环保、海工船舶等总部企业,
扬州、泰州、淮安、宿迁着重引进培育现代物流、健康产业、生态环保等总部企业。
2021年8月12日,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发布了《徐州市“十四五”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即通过五年努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框架、服务体系和发展环境更加成熟定型,总部经济结构明显优化、集聚效应显著增强、经济贡献度大幅提升,建成立足淮海、辐射华东、服务全国的知名总部基地城市。
1.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到2025年,总部经济提质增效发展取得新进展,企业人均产出率、人均财税贡献、研发投入强度等指标实现稳步增长。全市认定总部企业超过200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型机构7家以上,中国500强企业7家以上。总部经济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总部企业税收占全市总税收比重达到20%。
2.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总部经济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型、功能型总部成为主导力量,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成为新生力量,总部经济主体活力稳步提升。引培一批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定位相匹配的综合型总部、功能型总部企业,总部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3.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以“6+4”先进制造业和“6+3”现代服务业产业总部企业为主体的总部经济发展格局基本构建,区域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经济高地加速构筑。到2025年,总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企业数量占比达到45%。
4.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总部经济核心区集聚提速、提质、提效,总部经济重点区扩容提质,集聚区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集聚区与产业园区形成协同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资源集聚、要素联动的生态圈基本构建。到2025年,总部集聚区(园)达到13家,税收超5000万元总部商务楼宇达到30栋,其中超亿元10栋。
5.发展环境显著改善。总部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服务体系全面构建,高端要素集聚能力显著增强,高素质人才、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基本建立,服务总部经济发展的运营环境更加优越。
构建定位清晰、功能集成、特色鲜明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加快提升总部经济核心区集聚功能,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重点区,形成以中心城区为引领、功能板块为支撑、县区板块特色发展的总部经济空间布局。
重点打造新城区、中央商圈和淮海科技城等3个主城区总部集聚区,加快建设经开区、高新区和淮海国际陆港等3个功能板块总部集聚区,形成“3十3”总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新城区总部集聚区。围绕淮海金融服务中心、国际会展区、中央活力区等三大片区,重点发展知名企业总部、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大力招引金融服务、研发设计、建筑建造、文化创意、展览交易、咨询策划等总部型企业,打造业态高端的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集聚区。到2025年,总部企业达到20家以上,税收超5000万元楼宇5栋以上。
中央商圈总部集聚区。以中山路、淮海路为主轴,依托苏宁广场、德基广场等重点楼宇,发展企业总部、地区总部以及综合物流和运输、采购、营销、信息资讯、研发创意等功能型总部企业,建设高品质商务商贸总部集聚区。到2025年,总部企业达到20家以上,税收超5000万元楼宇5栋以上。
淮海科技城总部集聚区。以淮海科技城为重点,依托徐州软件园、矿大科技园、工程学院科技园、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创智科技园、创新大街等载体,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科技服务业总部,打造淮海经济区创新型总部集聚区。到2025年,总部企业达到10家以上,税收超5000万元楼宇2栋以上。
经开区总部集聚区。依托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无锡徐州工业园、高铁商务新城、环金龙湖产业服务区、东湖医学产业园等载体,着力发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高铁物流企业总部,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总部,集聚制造业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优势产业总部,打造高端制造业总部集聚区。到2025年,总部企业达到30家以上,税收超5000万元楼宇5栋以上。
高新区(铜山)总部集聚区。依托安全科技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科技创新谷等载体,大力发展安全科技、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总部企业,招引科技服务、研发设计、制造加工和营销中心、综合物流、采购分销、信息中心等功能型总部,形成创新型、功能型总部集聚区。到2025年,总部企业达到30家以上,税收超5000万元楼宇5栋以上。
淮海国际陆港总部集聚区。以铁路货运中心(铜山货场)、铁水联运中心(徐州港顺堤河作业区)为载体,依托“徐州号”中欧班列,吸引物流服务、对外贸易、航运服务等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集聚,发展包括融资、保险、法律、仲裁在内的临港服务业功能型总部,打造枢纽型总部集聚区。到2025年,总部企业达到5家以上,税收超1000万元楼宇5栋以上。
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县域板块园区总部经济错位发展,培育特色鲜明的功能型总部经济园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清晰、支撑力强的总部经济重点区。
贾江总部经济园。依托潘安湖科教创新区、贾汪高新区,围绕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恒盛智谷科技园等载体,重点发展科技服务总部,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教创新区建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和营运中心,打造科技服务业总部基地。
丰县总部经济园。依托丰县经济开发区,围绕食品加工、绿色家居、新能源车辆等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重点板材家居和新能源电动车总部企业,引入知名农业电商区域总部,打造现代农业、绿色家居和新能源电动车制造总部基地。
沛县总部经济园。以沛县经开区和沛北经开区为重点,依托省新型铝材特色产业园等载体,发展集设计中心、加工中心、营销中心和展示中心为一体的新型铝材总部基地。依托淮海绿色纺织园、绿色纤维生产基地、经纬智能纺织产业园等,打造高端纺织总部基地。依托省光伏科技产业园,培育光伏龙头企业,打造新能源总部基地。
睢宁(空港)总部经济园。依托睢宁空港开发区,提升临空商务服务功能,发展国际航空物流、航空运输服务业、航空制造业、临空高科技产业和跨境电商等知名总部企业、地区总部以及采购销售、现代物流等功能型总部,打造国际临空枢纽型总部基地。
邳州总部经济园。依托邳州经开区和邳州高新区,围绕碳基新材料、节能环保、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培育一批强链延链企业总部,发展融合关键要素、加速互促共进、放大效能辐射的技术密集型总部经济,打造精细化工、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生产、节能环保产业等总部基地。
新沂总部经济园。依托新沂经开区和锡沂高新区,围绕冶金装备、新材料、绿色化学、医药健康等特色产业,聚焦超纤材料、新型建材、纺织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核心龙头企业,推进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向高端化转型升级,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枢纽型、功能型总部基地。
总部经济:指一些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总部集聚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特定产业方向的企业总部集中统一布局,通过创造有利条件引导企业总部等价值链高端环节的聚集发展。一般总部聚集区不仅聚集总部企业,而且承载多元复合功能,如居住、商贸、支撑服务等,共同形成一个总部经济发展集群。如纽约曼哈顿CBD、伦敦金融城、东京新宿、上海陆家嘴等都是典型的总部经济聚集区形态。
▶ 2023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出炉!看看徐州排到几线城市
▶ 期待!多所学校建设进展来了!
▶ 蕞新!徐州这3个地方征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