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等项目”“交付即交证”……佛山高明用地新探索
近期,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江湾社区一片面积101.39亩的新造水田顺利通过市级专家组验收,这是高明区2018年垦造水田项目传出的蕞新捷报。同时,高明区将统筹一批地段蕞好、位置蕞优的土地资源,优先向教育、医疗领域倾斜,开好用地“绿灯”。
根据省自然资源厅规定,各类建设项目占用水田,均应由项目所在市县级政府统筹落实占补平衡。过去几年,高明区大力垦造水田,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的同时,有力支撑着该区重大建设项目落地。
通过垦造水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是高明区破解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慢、落地难问题的抓手之一。近年来,高明区还以城市更新、区域评估等方式,着力消除用地指标对项目落地的掣肘,确保项目真正落地。
上个月通过市级专家组验收的2018年高明区垦造水田项目,预计能新增水田面积1524.31亩,为将来农用地转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开始实施的“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总攻坚”大行动,2023年底前将完成3300亩村级工业园改造任务,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有了充足载体。
如今,高明区正在探索更多拓展产业用地的途径,让“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将好地“用在刀刃上”。
今年,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选址高明,为高明未来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重大投资项目,如何确保项目“有地可用、马上能用”成为高明发展的关键。
破除土地空间限制,让项目“有地可用”,高明首先通过耕地占补平衡、城市更新等方式,解决用地指标问题。
为了让项目来了马上能用地,高明区优化国有建设用地开竣工管理办法,创新推出不动产登记“交付即交证”服务。
根据相关部门规定,位于高明区域评估改革试点范围的项目,可直接引用区域评估结论,原本要耗时几个月的用地审批流程,现在当天即可办结;四至清晰、权属无纠纷、规定税费缴纳完毕的出让土地,在用地单位主动申请且符合登记条件的前提下,企业可享受“交地即发证”服务,在完成土地交付手续当天即可获颁不动产权证书。
围绕土地收储,高明区还创新土地收储资金管理机制,用有限财力进行集约利用高效整合。仅去年,区级土地储备资金池就投入并支持佛山(高明)万洋众创城、东洲鹿鸣体育小镇等6个项目的实施,收储土地4882.39亩,为高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土地储备。
破解用地指标和工程审批方面的限制,只是高明拓展产业空间的头部步。在重点项目落地提速上,高明还有不少工作等待突破。
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未来5年,高明区将统筹推进全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加强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管理。高明区提出,接下来将每年新增和盘活各类建设用地6000亩以上,同时为西江产业新城、一环西拓沿线、临空产业新城、东洲鹿鸣小镇等重点片区统筹3000亩以上的商住用地,为优化城市功能预留空间。
为充分保障工业发展空间,高明区将为工业用地划定保护红线,严控红线范围内的“工改居”和“工改商”,确保每年新增工业用地不少于4000亩。此外,还将继续推动低效用地整治工作,深化2万亩低效产业用地整治提升,推进荷城泰兴、杨和独岗等重点片区村改攻坚,腾挪工业用地6400亩以上。
构建“两城一带”协同发展新格局,高明区将统筹一批地段蕞好、位置蕞优的土地资源,优先向教育、医疗领域倾斜,开好用地“绿灯”。同时,结合新一轮基础设施大会战,提前推进土地预控和用地指标报批,提高批地供地效率。
守在树底下,等不来金苹果。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严峻考验,如果不奋力拼搏、主动拼抢,高明将错失发展良机。高明区委书记杨永泰表示,要用大手笔拓展产业用地,推动“项目等地”向“地等项目”转变,在高明这片坚实广阔、充满希望的大地上主动作为,跑出追赶超越的加速度。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