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徐州大变天!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近日,徐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徐州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总体情况和“实力徐州”相关规划》。
此系列新闻发布会主题共有五个:“实力徐州”、“创新徐州”、“美丽徐州”、“善治徐州”“幸福徐州”,共涉及33项重点专项规划。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过1万亿元,工业开票收入过1万亿元。
全市战新产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17%以上。
交通方面,要形成基本建成以徐州为中心、成环成网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交通基础设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环境方面,争创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城市发展,配套先行。未来的徐州会是什么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根据《徐州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我市“十四五”期间将全力构建“6+4+N”现代工业新体系,把徐州打造成为全国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新兴产业方面,将重点发展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绿色环保六大产业,谋划布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细胞治疗药物、深地空天、激光产业等一批未来产业。
“一城一谷一院”即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潘安湖科教创新区。
淮海科技城:计划总投资150亿元,总体定位为科技成果孵化器集聚区、产业研发加速器集聚区、众创空间集聚区、科技金融集聚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等五个集聚区,旨在打造成为具有产业引擎、创智中枢作用的特色科技园区。
根据徐州十四五规划,淮海科技城到2025年新增超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园区实现产值200亿。
徐州科技创新谷:项目是徐州高新区重点打造的创新综合体,也是徐州科技创新谷核心区。将以吸引前沿科学技术、汇聚创新资源为牵引,服务徐州“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区“三主一特”等产业发展。
徐州科技创新谷到2025年注册2000家科技型企业齐聚超4000人科技型人才。
潘安湖科教创新区:今年《潘安湖科教创新区》进入十四五规划。按照“一轴、两廊、一核、多片区”的空间布局发展,建设大学城资源共享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宜居生活服务区、教研生活服务区,打造文化创新区、生态创新区。
到2025年,力争落户高等院校5所,在校师生超过5万人,园区建成国家级双创载体2个、科技创新研发专业型园区3个、各类研发平台近50个,培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达20家,年产值超过50亿元。
作为江苏省重大产业项目,淮海国际陆港核心区占地约8.5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高达约600亿元,未来将建成集智慧物流、展示仓储、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总部经济、临港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水平国际陆港。
在江苏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建议中,项目扮演及其重要的角色。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连云港海港“物流金三角”的建设,将推动中亚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水平。届时,徐州就不是江苏的徐州、中国的徐州、更是世界的徐州。
预计2035年,陆港核心区集聚1000家以上物流企业、仓储配送企业及商贸企业。
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项目位于昆仑大道以北、汉风路以西、太行路以南,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总投资100亿元,将打造淮海经济区金融体系蕞健全、业态蕞多样、功能蕞完备、品质高端的金融服务中心。
项目建成后,将集聚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300家以上,占全市比重将达到80%以上。在蕞新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新城区的总部经济、金融服务业,着力推进金融集聚区的建设。
金融集聚区推动全市金融业实现新一轮升级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对促进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徐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我市“十四五”期间将实施八大类约150个项目,总投资四千余亿元,在淮海经济区率先建成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
到2025年,基本形成淮海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徐州市域“1小时生活圈”、徐州大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
今年6月28日3号线一期正式开通运营,现在的徐州共有3条地铁并网,里程突破60公里。
未来的徐州交通将全面爆发,地铁公交全面覆盖出行更加便利、交通更加便捷,五省通衢,畅通无阻。
地铁3号线二期:北段后蟠桃村站至下淀站(不含),南段麦楼站。长约6.5公里,共设车站6座,全部为地下站。已开工,预计在2025年开通。
地铁4号线一期:珠江路与大学路交叉口桥上村站至驮蓝山路站,长约25.4公里,设站19座,含换乘站8座,全部为地下线。未开工,项目建设年限都是2021-2025年。
地铁5号线一期:奥体中心南站至徐矿城站。长约24.9km,设站20座,全部为地下线。未开工,计划运营时间为2026年。
地铁6号线一期:黄山路站至徐州东站,长约22.72公里。共设车站16座,全部为地下站。已开工,预计在2025年或者2026年初开通。
S4号线前期工作正式启动:不久前官方公众号萧县发布今天发布消息,市域铁路S4号线前期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待S4号线开通后,徐淮宿居民间往来将更加方便、快捷。
S1号线日,贾汪区党政代表团到徐州地铁集团考察学习,就深化拓展双方合作、推进市域(郊)铁路S1号线等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
列入《徐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国家发改委《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为贾汪城市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徐州地铁集团与贾汪区的合作空间非常广阔,下一步将与贾汪区成立前期工作小组,一起探讨产业合作和发展机会,
贾汪区委书记薛永表示,贾汪区将立足土地等资源优势,积极准备建设用地,筹措建设资金,全力解决好资金归集问题,全力支持地铁建设。
成立前期工作小组,共同推进S1号线规划,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实现互利共赢。徐州将新增三座高铁站:九里站、沛县站和丰县站
发布了关于征求《徐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公告提出:“十四五”期间,徐州将新增三座高铁站,分别为九里站、沛县站和丰县站。
除了市域铁路和高铁,徐州还有多条重要快速通道即将开通。
快速路项目汉源大道立交,整体完成比例在80%,预计2022年建成通车。
预计到本月底,市区段可具备通车条件,市区⇋沛县30分钟,真的指日可待了。
计9月30日泰山路以西主线通车,今年年底将全线贯通。
传来新消息,工程的泉山区段,将在既有三环南路跨线条匝道工程,来衔接大学路与三环南路快速路。徐丰高架
已于8月1日开工,预计2023年年底完工。
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完工,预计10月份全线贯通。
徐州的教育资源非常雄厚,目前多所知名小学、中学、大学都在扩建或者新建,
今日,徐州市公共建设交易平台发布了《珠江路学校建设项目设计》招标公告,建设地点在徐州市铜山区珠江路南,华山路西。占地92亩,12轨72班,总投资2.7亿,从规模来看,应该是一所小学。
据悉,大学路板块还将新建一所高中——南山中学。总投资高达6个亿,占地179亩,30轨90班。将建设教学楼、综合楼、艺术楼、宿舍楼、室内体育场、报告厅室外运动场、地下室等。
徐州大学要来了:不久前,江苏省徐州市全文发布的《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支持徐州工程学院创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创建徐州大学”。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成全国一流、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徐州大学。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要搬家:5月6日,贾汪区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研究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过渡办学相关事项。根据去年都市晨报的消息:位于西三环的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从徐州西区搬迁至潘安湖。
高铁新城规划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今年5月份有网友问及高铁小学建设,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体局回复网友,高铁九年一贯制学校拟选址鲲鹏路以东、玉湖路以南、京沪高铁以西、西凤凰山山体公园以北约115亩土地建设,具体开工以市政府批复为准。
东湖板块首个公办学校:徐视政风热线消息,有市民咨询东湖实验学校今年能否投入使用?徐州经开区教体局回复:目前东湖实验学校已在建设,计划今年8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光速往前发展的城市,焕然一新。然而,巨变下的徐州也有不变的东西。
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风景秀丽的湖光山色…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徐州将打造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承担徐州打造世界级汉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重担。
其中旅游建设投资高达92亿元,主要包括九里山文化休闲区、汉园、汉风商业旅游街区等,打造汉文化为主题的世界级汉文化旅游度假圣地,届时它将成为北区的又一张靓丽新名片。
园博园蕞大的场馆——综合馆暨自然馆即将建成,综合馆暨自然馆以徐州汉代层台琼阁为形象的建筑,将场地地形与历史意向紧密结合,形成补山、藏山、融山、望山之气。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将在徐州举办,这是头部次由地级市主办的园博盛会,也是对外营销的一张全新的“城市名片”。
九里湖原为庞庄煤矿采煤塌陷地,2007年初,政府利用采煤塌陷地建造大型生态湿地公园——九里湖湿地公园。2015年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全国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的示范性项目。
发展架构为“一湖两轴八片区”,打造一个集生活、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城市空间。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重点打造九里湖板块,对北区39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重点规划。除此之外,徐州还有座千年灵山云龙山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