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徐医大新校区即将落户经开区双方签订《地校合作共建意向书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定了!徐医大新校区即将落户经开区 双方签订《地校合作共建意向书》
8月8日上午,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徐州医科大学地校合作共建联席会举行,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共同签订《地校合作共建意向书》。
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王强,徐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夏有兵、校长郑骏年,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邱成等出席。
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王人颢,徐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张玉勤、曹君利,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明,相关领导王黎明、夏友峰、谭清锰等参加。
近两年来,经开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部署,积极抢抓生物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新机遇,全力培育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集群,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呈现出创新发展、集聚发展的强劲态势。特别是去年以来,经开区与徐州医科大学频繁互动、深入交流,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共识、合作基础。
同时,随着“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项目的签约落地,徐医附院东院的正式运营,以及徐州医科大学新校区即将落户经开区,东湖医学产业园、复星医药产业园等项目的建设,开启了双方合作共赢的新篇章,树立了地校共建的新典范。
据了解,根据此次签订的《地校合作共建意向书》,经开区将与徐州医科大学
合作共建“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努力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国内首家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的临床前和临床评价中心,淮海经济区细胞治疗产业孵化中心及细胞治疗技术规范化应用培训中心;
推进徐州医科大学新校区建设,力争2019年底完成一期土地准备,保障新校区在2020年启动建设、2025年投入使用;
共建江苏(徐州)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科技产业园,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功能齐全、平台集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国内知名医药产业园区;
建设东湖医学产业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运营模式先进、产业特色鲜明、孵化作用显著、创新服务高效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积极探索在人才引进、培养和科技研发方面的交流合作,打造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人才交流长效机制、强化人才基金引领作用。
王强、邱成向徐州医科大学60多年来为淮海经济区乃至全国的医学教育、医疗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给予高度赞扬。
今天,双方举行地校合作共建联席会,在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签订合作意向书,标志着地校全面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必将为徐医大建设特色鲜明、国内先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注入新动力,必将为经开区打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将始终秉持开放包容、服务头部精神,当好“店小二”、做好“合伙人”,全力推动地校合作结出丰硕成果。
希望徐州医科大学继续与经开区一道,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一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的关口以及徐州医科大学争先进位、经开区徐州当标杆、江苏有优势、全国争一流的目标进程******建共生共享,筑牢命运共同体、成长协作体、创新融合体,持续加快产业科技、体制机制、发展理念、合作模式等各方面改革创新,努力为中心城市建设、实现民族产业振兴,尤其是促进新医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对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长期以来给予徐州医科大学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对加强地校合作,共建医学医药产业新高地高度认同、充满期待。
他们表示,加强地校共建、推动产学才合作是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重要途径,这既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一步,徐州医科大学将重点围绕肿瘤学、麻醉学、药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生物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骨科学)等核心学科,加快推动产才融合、科技成果转化。
希望地校双方高效务实、坦诚相待,积极推动更多合作项目早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互利共赢。
会上,郑骏年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和拟合作项目,夏友峰介绍了经开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双方合作建议。
来源:金龙湖发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