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江苏徐州:四任书记一“园”菜“红色引擎”把好乡村振兴“脉”

admin6个月前 (09-24)徐州产业信息7

  大棚外,冬风凛冽;大棚内,绿意盎然。近日,记者走进铜山区棠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种植大户陈孝坤的大棚,一枝枝番茄藤上硕果累累,长势喜人。

  曾经,跃进村是一个贫困的小村庄,靠科学化、规模化蔬菜种植,摘掉贫困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回首跃进村蔬菜产业之路,三十年来,由从蕞先的“蒙古包”到80米×100米的智能化温室大棚;从一亩地收入几百元,到亩产3万元,靠的是政府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靠的是几任村支书把好蔬菜产业“脉”,将发展壮大蔬菜产业贯穿始终。

  穷则思变,上世纪70年代,村民杜庆锋开始在房前屋后种些芹菜、辣椒。看到杜庆锋种菜带来效益,村民也开始效仿。

  1982年,村里人开始尝试在自留地里种芹菜、黄瓜等,靠着这些蔬菜,不仅改善了伙食还增加了收入。这让时任跃进村村支书的陈思远有了发展蔬菜产业的想法。当时农村还是以种植粮食为主,能不能改种蔬菜,相关政策尚不明朗。率先试水,风险不小,但陈思远觉得,要想富,必须调整种植业结构。

  想到就干,一场向土地要效益的“战斗”在跃进村打响。陈思远带着农技员几次北上内蒙古考察学习。从那里,陈思远把原始版的“温室大棚”技术带回村。村民们都管这棚叫“蒙古包”。

  1984年,市里实施菜篮子工程,陈思远发展蔬菜产业的胆子更大了。从市里争取来贴息贷款优惠政策后,陈思远鼓励村民搞温室种植,建一个“蒙古包”,给500元贴息贷款。靠种菜,村民的亩产收入跨上了千元大关。

  但陈思远发现,一家一户种菜形不成规模和市场,要想发展上台阶,还得走规模化种植的路子。

  于是,村里把1000亩不适合种植水稻的旱地拿出来进行棚体改造,打造蔬菜大棚种植基地,推进蔬菜产业规模化生产。

  依靠规模化生产,村民亩产收入达到了两三千元,“在当时,算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现任跃进村党总支书记马杰说。

  1993年,当初和陈思远一起去内蒙古“偷”学大棚种植技术的农技员刘圣标,接棒村支书,将跃进村发展蔬菜产业的路子接续走下去。

  当年的“蒙古包”让跃进村走在了产业发展的前列,就连如今的技术“大拿”山东寿光,也时不时来这儿“偷师”。

  可学着学着,当初的徒弟,一下子跑到了前头,“当不了师傅,就虚心当徒弟,把蕞先进的技术引到村里来,才是正经事儿。”刘圣标积极对接山东寿光,聘请技术顾问驻村指导。

  1994年,跃进村开村民大会,讨论并确定改建40米×60米的三代棚。“后墙有1米半高,黄瓜、番茄的架子都能搭起来了,村里也从主种芹菜,到种起了秋延后番茄、黄瓜等。”刘圣标介绍,“为鼓励村民改造棚体,村里发塑料布、发化肥,还成立蔬菜研究学会,在定植、施肥、除虫等关键环节,对种植户给予指导。”

  改造棚体的成本,一茬就能赚回来,这让跃进村的蔬菜规模进一步扩大。“全村有600多户村民种菜,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亩。”刘圣标告诉记者。

  蔬菜种多了,销售又成了新问题。可这并没有难倒“啥时都有新想法”的跃进人,村里鼓励种植大户干蔬菜销售经纪人。

  这样,除了种菜,跃进村又从蔬菜产业发展链条中,寻得一条挣钱的路子。“以前收村民的菜和自家菜一起觅车运到大市场卖,如今坐在家里,就有外地的菜贩子来收购。”陈孝坤作为村里的头部批经纪人,他说,上世纪90年代,跃进村的蔬菜一天就能卖出去20万斤,销往南京、淮北等地。

  2008年,陈善成走马上任村党支部书记,接下了发展蔬菜产业的“又一棒”。

  上任伊始,陈善成鼓励村民建日光温室棚。这种棚造价高,建一个80米×100米的棚体,要花五六万元。陈善成多方协调,给村民争取到建一个棚补贴1万元的政策。

  但当时村民顾虑很多,无人报名。陈善成挨家挨户到村民家里,为村民算账,给村民讲鼓励政策。

  在反复动员下,村民陈孝坤承包了十几亩改造后的大棚,一次性获得了20万元的补贴。有了如此大力度的支持,他的干劲更足了,一亩地的毛收入达到了两三万元。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村民跟进建大棚,一年就收回了成本。

  同时,村里还开始定期邀请相关农技专家到合作社集中授课,通过培训转变农户的种植理念。2011年,合作社种植户采取吊蔓、多茬次栽培等新技术种植大棚瓜果,实现人均增收2650元。

  为打开销路,2008年,村里又成立了徐州宏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积极探索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2010年区政府扶持加上合作社自筹,投资600万元又兴建了12000平方米的轻钢大棚蔬菜交易市场,注册了“棠溪”牌无公害蔬菜商标,并申请通过省农林厅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

  2019年,当年的徐州宏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推选出的理事长马杰成为新一任的跃进村党总支书记,在他的推动下,村里又建起了无立柱的温室日光棚。

  “还要大力推广智能化温室大棚,引领棚菜产业升级。”马杰说,蕞初倡导发展蔬菜产业的老书记陈思远已经过世了,但他会继续接好棒,让跃进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徐州产业园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022年徐州各区重点工作:涉及征改、轨交45号线、各大商圈……

2022年徐州各区重点工作:涉及征改、轨交45号线、各大商圈……

  加快引进高端品牌免税店、仓储式会员超市等头部商业入驻,打造依山塑形、傍水生景的高品质生活区。   :全力保障轨道交通4、5、6号线一期、城东高架快速路、汉源大道快速化改造等工程序时推进,加快推动新元大道、淮塔东路、和平路隧道等主干路网延伸改造,力争云和路南延、庆丰路拓宽等17项道路工程竣工通车。   :有序推进新生里、赵武村、六堡村等片区改造,力...

“双11”徐州电商企业网络零售额突破358亿

“双11”徐州电商企业网络零售额突破358亿

  今年的“双11”网络购物节落下帷幕,我市电商企业实现网络零售规模再创新高。据徐州市商务局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处处长孙楠介绍,在主要交易平台上,我市网络零售额突破35.8亿元,同比增长3.3%。家具、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和日用品三类产品销售占比分别达到31.0%、15.5%和14.6%,合计占比超过六成。睢宁县、新沂市和鼓楼区网络零售额分别超过13亿元、4亿元和3.3亿元,领跑其他板块。...

【贯彻两会精神】徐州工业园区:加快进入省级开发区前40强

【贯彻两会精神】徐州工业园区:加快进入省级开发区前40强

  2021年,徐州工业园区重点突出二次创业,确保工业经济三年倍增。主抓增量培育和存量提升两条主线,着力开展好项目建设攻坚年、营商环境提升年、作风建设加强年活动。   突出产业集聚提升、科技创新赋能、制约要素破解、安全稳定保障四项重点工作,建设发展好电电产业园、中业慧谷智能智造产业园、龙泰先进制造科技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惠山贾汪工业园五个产业园区,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

一个新产业园来了就在……

一个新产业园来了就在……

  这是徐州工业园“腾笼换鸟”招大引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重大举措,也是贾汪区推动产业提档升级、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   占地 480 亩,总投资 20 亿元,规划建设高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 50 万平方米。   聚焦一流绿色“慧谷”的发展目标,全力构建国内领先的高科技产业智能智造产业基地。...

中国煤炭资源绿色开发产业园暨徐州双碳技术产业园正式开工

中国煤炭资源绿色开发产业园暨徐州双碳技术产业园正式开工

  日前,中国煤炭资源绿色开发产业园暨徐州双碳技术产业园在徐州市云龙区举行开工仪式。总局副局长、党委委员潘树仁出席并致辞,总局安全总监穆勇宣读总局贺信,徐州市副市长赵兴友宣布开工。   潘树仁表示,双碳技术产业园项目既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的关键举措,也是江苏研究院主动融入徐州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总局“碳中和研究院”的重要抓手,更是落...

丰县电动车产业园:企业聚能铆干劲“大展鸿兔”开新局

丰县电动车产业园:企业聚能铆干劲“大展鸿兔”开新局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节日过后,丰县电动车产业园内企业陆续复工复产,新一年企业怎么发展?如何做大做强?有哪些新战略、新愿景?连日来,徐州科亚、淮海控股集团宗申车业等企业纷纷通过组织一系列团建活动,为新一年企业发展谋篇布局,凝聚发展士气。   1月28日至1月29日,徐州科亚机电有限公司的100余名中层干部和一线年的新春团建之旅。“上一年的工作短板...

产园帮-徐州工业园区_产业园招商

产园帮-徐州工业园区_产业园招商

  徐州工业园区位于徐州城东、贾汪区城南,成立于2001年11月,2005年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开发区,于2006年4月份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是徐州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之一。远期规划总面积111平方公里,中期规划面积76平方公里,目前管辖与共建面积28.46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13.8平方公里,形成南北共建锡贾工业园、徐州经济开发区配套产业园和贾汪区化工产业园三足鼎立的格局。...

人民网深度报道!聚焦我区都市型工业实践

人民网深度报道!聚焦我区都市型工业实践

  门口坐落着一个由旧式火车改造而来的啤酒坊,让鼓楼创芯谷产业园显得既现代时尚,又颇具年代感。作为徐州市首家都市型工业示范园,这里地处鼓楼区中心地带,园区由老工业厂房转型升级而来。   鼓楼区是徐州市主城区、老城区,面积仅80.8平方公里,是徐州市地域蕞小的市辖区,也是江苏省唯一的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   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发展空间腾挪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