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农村田园棚舍助力村官创新创业
在徐州市的启动仪式现场。(李勇摄)
11月10日上午,时值立冬刚过,天气骤然寒冷。冒着凛冽的寒风,江苏省20名“银发人才”奔赴徐州,拉开了省“银发人才”牵手大学生村官服务苏北活动徐州站的序幕。
几天来,离退休专家们不辞辛劳,奔波于邳州市和新沂市的7个乡镇,留下了许多动人的场景。初冬寒冷的天气里,专家来到田间,与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民交流;绵绵细雨中,专家走进林园,细心查看每一株苗木,为创业大学生村官们传授经验;简陋的猪舍里,专家认真观察猪的饲养环境和生长状态,为养殖项目评判指导……在短短四天时间里,农林科技专家们与数十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实地指导县(市)、镇、村产业发展项目27个,其中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7个,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富民强村提出建议144条。专家们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勤恳的敬业精神给当地领导和群众以及大学生村官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参与牵手徐州大学生村官活动的“银发人才”,集聚了农业、林业、科技等方面的专家。连日来,专家们先后分赴邳州市新河镇、八路镇、官湖镇和新沂市阿湖镇、唐店镇、瓦窑镇、草桥镇等7个乡镇。每到一地,专家们都认真查看,细心询问,热情指导。他们针对大学生村官和村民提出的种植养殖以及加工销售等诸多问题,释疑解惑,给出解决方案,指出发展方向,让当地干部群众和大学生村官都非常佩服和满意。
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深加工后延伸的产品比较多,邳州市八路镇的油用牡丹种植基地规模可观,但许多种植户没有种植经验,种植中遇到了不少问题。11月11日上午,农林专家来到这里实地指导。“植物像这样完全暴露在强光之下,夏季的高温干旱,会造成牡丹的生长不良。”省林科院原副院长李晓储告诉种植户,应该在大株行距里头进行套种,且应植物适当间种。专家同时还建议,种植油用牡丹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土质情况,可以选择种植紫斑牡丹。李晓储还表示,会利用他的信息团队来帮助创业的大学生村官和村民。
新沂市瓦窑镇的大学生村官刘洋蕞近正为自己的养猪场里许多猪得了气喘病而犯愁,专家的到来让她看到了希望。“舍内温度不够,种猪饲养不足,消毒不严密”,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原所长刘铁铮来到猪场后,认真查看生猪的饲养环境和生长状态,指出了猪场存在设施不合理、防疫有漏洞、用药不科学等突出问题,给出了治疗疾病和健康发展养猪的五条建议,专家开出的良方让刘洋如释重负。
听说“银发人才”要到自己的家庭农场来指导,邳州市新河镇大学生村官孔宜辉及早准备了长长的问题单,拉着专家们询问了半个多小时。
“当初引进宁波的葡萄品种,所以种植方式也引用了‘宁波模式’,可是两地气候不同,如何调整种植方式呢?”
“都说发疽病是‘葡萄的癌症’,该如何防治?”
“今年葡萄结果大小不一,是什么缘故?”
面对他的问题,南京农业大学农药科学系教授沈晋良、江苏省种子管理站副站长卜连生等专家纷纷为他出谋划策,从种植密度、施肥盖棚、温度湿度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建议。末了,沈教授掏出一份资料递给孔宜辉,其中包括很多孔宜辉关注的问题。原来沈教授早已根据大学生村官的需求为这次的活动做了准备,可谓用心良苦。“这份帮助,比给我们金钱还宝贵。”孔宜辉说。
新沂市阿湖镇女大学生村官王露如今已是葡萄种植大户,但在创业过程中仍有许多疑虑,听说老专家来了非常高兴。“葡萄种植要不断优选适量的新品种,大面积种植要注意潜在风险,鲜果实不宜保存,可以考虑向深加工方面发展”;“取一些泥土样品让我带回去检测一下,看看哪些品种更适合在这里种植。”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原所长黄开红和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原副主任姚义刚分别给王露支招,这让她感到温暖和开窍。王露对记者说,专家的指导使她受益匪浅,她自己曾想建立葡萄的深加工厂,但总觉得没有把握,这次老专家“牵手”让她感到离实现自己的梦想更近了。
在“银发人才”牵手徐州大学生村官启动活动同时,还建立了银发人才徐州、邳州、新沂三个工作站。启动仪式上,专家们从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部局局长庄同保手中接过聘书,成为了工作站的特聘“顾问”,从此也接下了一份指导大学生村官创业和协助当地经济发展的责任。
专家们对于牵手大学生村官活动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纷纷表示,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召即来。“我出生在农村,是农民的儿子。一直致力于服务基层、服务农业生产。”专家沈晋良说,“在牵手活动中,我会负起责任,勇于担当,积极工作,做好服务,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徐州人民。”
大学生村官们更是看到了新的希望,“这个平台对我们大学生村官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也是对我们创业的支持。今后有老专家给我们‘坐镇’,我们创业心里更踏实,也更有动力了。”与南京农业大学专家牵手结对的大学生村官孔宜辉说。
这次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银发人才”牵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已经建立起来。老专家们对大学生村官政治思想的引导,工作经验的传授以及专业技术的帮扶仍将继续。今后,大学生村官们还可以通过电话、QQ、微信等现代通信方式与银发专家们时时联系,汇报工作,接受指导。“牵手”不仅仅是一次帮扶活动,将成为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常态。“银发人才工作站”汇聚的智慧和能量将会在苏北农村释放、辐射,给这片土地带来新的变化。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