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南阳超洛阳追徐州襄阳底气何在?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碾南阳超洛阳追徐州,襄阳底气何在?
城市并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后天人为筑建的。自古以来很多城市是兵家必争之地,是非常抢手的,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战乱的可能。很多政权都觉得只要得到这些地方,那便能安定天下。
“兵家必争之地”,可以说中国只要是有点历史的城市,也是按照城市人口、大小、战略这些硬指标划分为等级的,像大家耳熟能详的襄阳、徐州、洛阳都是较高等级的战略要地,那么这里面有你的家乡吗?
徐州,被网友称之为“苏北五虎”之首,多项经济指标表现强劲,2022年GDP突破8400亿元,仍位居全省第六的位置,较2021年相比稳中有升,增速居全省前列。公认的苏北地区头部大经济城市,发展潜力巨大。
作为老工业城市转型代表,徐州不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摆脱重工业底色,徐州在产业强市建设方面,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6100 亿元,净增规上工业企业 502 家,服务业企业 219 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 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11 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34 家,6 家企业入围全省制造业百强,有徐州特色的振兴转型之路。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襄阳以经济总量5827亿再一次取得非常漂亮的优异成绩,增加值较2021年名义增长接近10%,加速迈向6000亿元新台阶,引发中西部地区广大社会经济关注者的聚焦。
中部地区有两个城市都以经济总量5800亿元为界限,一个是湖北省襄阳市,另一个是河南省洛阳市。然而,襄阳以小小的优势,已超越洛阳。
近5年,襄阳在湖北经济体量排名保持第二,多年来在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GDP一直排“老二”位置,同时襄阳一直在稳步逼近。2020年,襄阳与洛阳的GDP差距为520多亿元,2021年,襄阳“兵临城下”,两地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至130多亿元。
洛阳是我国大中型城市中重工业占比蕞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大国重器”研发单位蕞多的城市之一,洛阳发展后劲很大。比如“神舟”“嫦娥”“问天”等航空航天工程90%的轴承是由洛阳轴研所研制,中航光电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光电连接器助力“复兴号”首发,成为超百亿级龙头企业,还有中国单机功率蕞大的柴油机,也都是洛阳造。
作为洛阳的兄弟城市——南阳,2022年GDP总量超过4500亿元,增长约为5%,虽然略逊洛阳、襄阳,但在年初,南阳出人意料的喊出了“保8%争9%”的2023年的目标,直接锁定全省头部。敢肯定的是,一定会有人对此表示怀疑: 南阳是不是在吹牛皮?保8争9,你有这个底气吗? 别不服,南阳,还真有这个底气。
相比之下,2022年郑州GDP增长约为2%,洛阳约为3.5%,均低于南阳。2022年,南阳一个显著特点是:告别了过去“卖地盖楼”的老路子,而是不断向市场供应大量的工业用地,产业用地。 随之而来的是,是一个个工业、制造业项目陆续上马,一批批具有集聚性带动性的产业园项目遍地开花。如生命健康产业园、卧龙电驱产业园、艾草产业园、仲景食品产业园、中瑞智造科技产业园等等。
当然,襄阳也有诸多优势。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消费电子等6大优势产业集群壮大成势。
2022年,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分别同比增长22%、18.8%、18.8%、17.5%、14.5%和13%。全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4家,总数达到191家,总量位居全省第二,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0家,新增数超过去3年总和,总数达到46家。新增3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11家。
这几座城市相比较,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产业综合实力,徐州这座城市中发展很迅速的,襄阳、洛阳和南阳较往年也有前进势头,但是赶超徐州,还需时日。
“五省通衢”、“七省通衢”、“十省通衢”,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路通则财通。
具备适宜的区位条件是重要因素。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拥有承东接西、沟通南北的战略区位优势,在江苏省内,与省会城市南京及经济大市苏州相距较远,是苏北地区的领头羊。
已构建形成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管道“五通汇流”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全国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在徐州呈“双十字交叉”,当前正在形成“米字型”高铁枢纽,乘高铁到北京、上海、西安、杭州等城市仅需3个小时左右。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历来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境内有“三纵(浩吉重载铁路、焦柳铁路、郑万高铁)三横(汉丹铁路、襄渝铁路、汉十高铁)”铁路网,以及汉十、二广等高速公路,所有县(市)通两条及以上高速公路;还有已修建好的东西轴线快车道及鱼梁洲郭江隧道;襄阳机场旅客吞吐量常年位于省内地市级机场第二位;襄阳港作为全省五大枢纽港之一,被规划定位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
洛阳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如今,走在洛阳街头,修建的地铁,穿城而过的快速路、高高耸立的高架互通立交,都让这座城透着浓浓的现代气息。
随着高铁时代的快速发展,洛阳“高铁版图”上的突破,成为交通发展的重点。上通高架、下穿隧道、外通环城,城市“经脉”更加畅通。
可见交通对城市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达则地盛 ,地盛则繁华;通达之地,聚焦一城风貌;通达之于城市,犹如血脉之于身体。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沿洛河一字排开的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举世罕见。
洛阳是儒学的奠基地、道学的产生地、佛学的首传地、玄学的形成地、理学的渊源地,各类文化思想在此相融共生,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洛阳还是全球华人的文化之根、祖脉所系,全球1亿客家人祖籍于此,中国70%的宗族大姓起源于此。大家熟悉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等都值得一去,自然风光方面洛阳老君山也不错。
与河南比邻的湖北地区,也有很多军事重镇,襄阳便是其中之一。年前南阳市委书记:“南阳挣钱襄阳花”,对我刺激很大!”的发言冲上热搜,成功的将襄阳这座古城又一次的带火出圈。
在大年初四上午,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带队视察调研卧龙岗文化园春节大庙会活动情况并强调,建设卧龙岗文化园是持续叫响“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文旅品牌相关单位必须在南阳“两汉文化”主题项目建设进度、谋划深度、宣传力度和运营知名度上下功夫,助力南阳文旅文创产业跨越式、突破性发展。
回到金庸笔下,当年郭靖和黄蓉拼死都要守住的便是这襄阳城,在小说里它是这般重要,于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襄######有“华夏头部城池”“铁打的襄阳城”“兵家必争之地”的美誉,地处汉江中游平原的腹地。
这里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作为战略要地,襄阳已经有2800年的历史了。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
曾走出了更始帝刘玄、汉光武帝刘秀、梁武帝萧衍等帝王;孕育出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三国时政坛要臣向朗、马良、庞统等人;产生了辞赋家宋玉、东晋著名史学家习凿齿、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张继、书法家米芾等文学家;久居襄阳的历史名人还有一代名相诸葛亮、三国名士司马徽、大将军羊祜等。
楚国历史800多年,在荆襄地区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长达500多年。孕育了楚赋开山鼻祖宋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流传至今。襄阳在历朝历代中的重要性就体现在“门户”二字,因此要想取得长江地区的统治权,必须越过襄阳这道坎,方可成功。
如果说襄阳城是南下的“门户”,那么徐州便是枢纽。徐州是曾经的华夏九州之一,有着“五省通衢”的美誉。
因为这里有京杭大运河,连接着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和江苏五个省的水域系统。徐州在三国时期就已经闻名天下,刘备三让徐州的故事是每一个人都听过的,刘备的这一让,让徐州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古城。
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徐州叫彭城,是当时春秋时期宋国的都城,近代历史上徐州还是淮海省省会,自古徐州也是我国交通要道,更是汉高祖刘邦的祖籍所在地,所以徐州又有汉文化发源地一说。自古以来,徐州就是商贾云集之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都是名列前茅的。
徐州有“北国锁钥、南国门户”称号,这也是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主要原因。徐州因为其地理位置,从夏商周开始到二战时期这里的战乱也一直不断,这也侧面地凸显出了它地位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这三个兵家必争之地的位置是坐实了,其实都有共同特点,那就是地理位置优势、文化底蕴丰厚还有天然屏障。
这几座城市,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的发展并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既然机遇来了,就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徐州、洛阳、南阳和襄阳都肩负着重任,相信未来一定能成为真正的骨干型城市。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