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擘画现代产业体系
近日,徐州市印发《徐州市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包括《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筑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已然绘就的“十四五”蓝图之上,聚焦强势开局、争先进位,将“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新的定位目标,加快推进徐州市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计划提出,徐州市将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战略支点,聚力“做特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园区平台为阵地、双向开放为支撑、要素供给为保障,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质态,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构建“6+4”先进制造业和“6+3”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现代产业支撑。
通过三年努力,强力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开放”,力争“一年有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到2023年,产业综合实力实现大幅跃升,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达到9000亿元,服务业开票销售收入超11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体系中的地位显著增强,六大战新产业产值达到4500亿元;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提质提效,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开放创新迈出新步伐,到2023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7.5%;绿色安全实现新提升,形成一批绿色低碳产业基地。
《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六大提升行动,涵盖产业聚集、企业培育、项目建设、创新能力、数字赋能以及园区平台建设。
产业聚集提升行动。聚焦“大优强、绿新高”目标,提出一体推进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引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集中打造23个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到2023年,全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4500亿元,四大传统产业产值达到2800亿元。
企业培育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培大育强、挂大靠强、招大引强、扶大助强战略,聚焦“大而强”与“小而精”,形成大企业大集团领航,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协同发展的企业梯队。同时加强规上工业企业培育,推动企业上市;弘扬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人才培训。到2023年,全市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企业1家、超100亿元企业16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0家。
项目建设提升行动。强化“招商引资1号工程”核心地位,推进“765”计划。围绕24条优势产业链,加快引进优质高端产业项目。每年引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项目15个、实施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300项以上,到2023年,力争“765”计划中工业项目占比达70%以上。
创新能力提升行动。积极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产业链不断赋能。聚焦短板弱项,全面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进创新、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同时发力,畅通技术成果产业化路径。同时着力提升研发创新平台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工业经济领域集聚。到2023年,争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力争达到400家。
数字赋能提升行动。加快数字技术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制造业发展,增强工业企业数字化竞争力。同时推动5G网络建设和行业应用,加快企业上云步伐。到2023年,全市数字化转型企业达到2000家,省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达到70家,累计实施5G重点行业应用项目50个,星级上云企业达到1400家。
园区平台提升行动。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打造一批品牌产业园区。实现园区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每个园区精准培育12个特色产业。引导主城区园区发展都市型工业,推进全市开发园区发展质效。
产业规模提升行动。深化建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建筑产业规模,到2023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2460亿元。
建筑企业招引行动。狠抓“招商引资1号工程”,按照“一企一策”“一地一策”的原则,主动出击、精准招引一批建筑企业,重点招引建筑央企等大型建筑企业在徐落户,带领本地建筑企业共同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重点企业培育行动。科学制订方案,加大政策激励、国有投资项目先行先试力度。巩固房建领域传统优势,帮扶本地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创新技术和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
产业园区建设行动。依托开发园区产业集群开放载体服务功能,通过特色化培育、差异化发展,分别在沛县、徐州经开区、铜山、丰县、贾汪等开发园区建设一批建筑产业“区中园、园中园”,形成龙头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发展的建筑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到2023年,建成3家建筑业产值超50亿元产业园区。
产业强链延链行动。明确建筑钢构、绿色智慧建材两个优势产业链建设路径,大力实施建筑业强链延链工程,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做特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构建 “6+3”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提出具体行动。
生产性服务业能级提升行动。推进两业融合发展,加速高端要素集聚,加快优化产业链条,向专业化和产业链高端延伸。到2023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三产比重达60%左右,徐工集团工程机械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行动。聚焦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居民服务(教育、医疗、养老、家政等服务)等三大生活性服务业,扩大服务供给,丰富生活业态,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到2023年,培育形成年交易额超百亿元市区商品交易市场7家以上,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800亿元以上,城市社区基本建成10分钟优质便民生活圈。
扩需求促消费行动。以高水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建设新型消费商圈,加强消费环境建设。促进多种形式融合,打造一批商旅文体联动示范项目。
服务业集聚发展行动。优化现代服务业资源配置,打造各类服务业集聚发展载体,全面提升服务经济中心发展水平。到2023年,全市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12%。
市场主体强基行动。强化龙头骨干引领,引进和培育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总部型、连锁型、平台型服务业领军企业,保护、促进和引导老字号转型发展。
《农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聚焦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品牌创新和“三乡工程”持续发力。
现代种养业固本强基行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强绿色蔬菜产业,做精果品产业,做优畜牧产业,做特水产养殖产业,做大种子种苗产业。
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行动。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引领,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集聚。重点发展基础环节的农副产品初加工,以及传统农产品加工废弃物梯次利用,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十百千”工程,加快农业产业项目招引,加大农产品加工核心技术和装备开发力度。
农业品牌创建提升行动。以农业品牌“1+4+N”体系为基础,以新一轮品牌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实施质量追溯、品牌认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市内知名、省内著名、全国驰名的农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三乡工程”纵深推进行动。推进“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强化发展要素集聚,全面深化提升“三乡工程”质效。加强人才培育、完善土地要素保障、推出服务“三农”金融产品。到2023年,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62%以上,推动1.5万名人才下乡,“助力贷”在保余额不低于8亿元,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入不少于600亿元。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