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300亿元!徐州港航物流开创发展新局面
会上介绍了该方案相关情况。据悉,到2027年,港航物流板块年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全力打造交通强国江苏示范区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发展定位:构建长三角北翼内河航运中心和水运经济发展高地,高质量支撑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
发展目标:到2027年,基本建成干支相连的内河航道网络。港口年吞吐量力争达1亿吨,铁水联运量力争达2500万吨,水运集装箱年运输量力争超50万标箱。港航物流年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到2035年,建成“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效益一流”的现代化水运体系。港口年吞吐量力争达2亿吨,水运集装箱年运输量达100万标箱,港航物流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水运成为引领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是建设干支相连、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网,推进水运通道联网提质,加强航闸养护,保障航运安全畅通。
二是打造集约高效、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港口群,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港口建设,合理确定港口功能定位,推进铁路专用线等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港口口岸功能设施。
三是构建以港口为枢纽高效畅达的多式联运体系,大力发展水运集装箱班轮运输,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线路,推动水运装备设施升级改造,推动大宗物资“公转水”“散改集”。
四是培育壮大港航经济,推动港口企业转型,提升港口枢纽能级,打造港航服务集聚区。
五是打造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壮大临港产业规模,强化临港产业招商,大力提升传统临港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临港产业,加快推动重点项目落地。
六是大力推进港产融合发展,做好临港特色产业园区规划布局,加强港口与产业联动互促,提升临港产业协同发展水平。
七是推进水运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提升港航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港航基础设施绿色化升级,加强污染物防治和排放控制,促进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
八是加快培育水运城市品牌,打造“水运江苏美丽港航”徐州品牌,打造运河文化经济走廊,完善对外合作交流机制。
以上政策给蓬勃发展的内河航运又注入了新的动力,徐州水运基础设施未来会有哪些提升?
一是建设高等级航道网。这方面主要是加快京杭运河扩能升级和徐洪河三级航道达标,同时谋划实施一些通港达园的专支线航道,形成面向多层次运输需求的航道网络,到2027年,千吨级航道通达全部县级节点。同时,也要注重深化水运基础设施标准化、精细化养护,提升通航保障水平。
二是打造现代化港口群。现在全港共有码头58座、泊位229个,综合通过能力达7800万吨,下一步的着力点将放在推进顺堤河作业区二期、丰乐作业区二期、邳州新港等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建设;同时,做好重点企业的港口岸线利用,推进新凤鸣集团自备码头二期、中能硅业电厂自备码头输煤廊道等项目建设。另外,还要大力提升港口口岸功能,将重点港口作业区打造成我市重要的双向开放平台载体。
如今,徐州市在打造长三角北翼内河航运中心和水运经济发展高地征程上奋战正酣,未来临港产业发展还有哪些考虑?
一是做好临港产业园区规划布局。优化临港产业空间布局,加强港口规划与产业规划的协调,统筹建设临港特色产业园区,推进园区提档升级,打造临港特色产业高地。
二是加强港口和企业的协同互促。加强专业性港口泊位建设,建立港口与腹地园区、开发区的联动合作机制。积极发展适应临港产业发展、高效便捷的水路运输服务,形成港口与产业互为支撑、联动发展新格局。
三是培育壮大临港产业体系。梳理与水运关联度大的产业门类,制定临港产业、适水产业招引路径,提高临港产业集聚度。在发展煤炭、建材、钢铁、粮食、木材等传统临港产业的同时,还要不断壮大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高端纺织等新兴临港产业,形成临港产业蓬勃发展新局面。
国家统计局:2024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
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创历史新高
4天内两名落马中管干部获死缓 涉案金额均超2亿元
财政部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
95后研究员有4个博士2个博后 院方通报:暂停聘任
“中原粮仓”河南秋收逾九成 冬小麦播种将启
湖北高校微专业越开越多 不授学位却受欢迎
河北钢铁产业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新突破
问道崆峒人次创同期新高道源圣地建国家级度假区
重庆藻渡水库顺利截流 未来綦江防洪标准将提高至50年一遇
2024年国庆节假期国内出游7.65亿人次
解锁文旅消费新体验——国庆假期西部文旅热观察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