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良田”种“粮田”
原创 贾汪区融媒体中心 贾汪发布
夏种不让晌,田间农事忙。夏至时节,贾汪区(稻麦)推广示范基地的稻田,阡陌纵横,放眼望去,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在田间铺展开来;似火骄阳下,高速插秧机正在水田里来回穿梭,火热劳动场景与块块方正的稻田,构成了一幅诗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图。
近年来,我区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打造推广示范基地、强化技术服务、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等方式,积极引导种植户科学、绿色、高效种植,促进粮食稳产增收,实现节本增效、群众增收。
位于紫庄镇穗穗金种植家庭农场内的贾汪区(稻麦)推广示范基地,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面积525亩,实行稻麦轮作,由区里指派的专家提供全程的技术服务和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广,年产优质小麦、稻谷120万余斤。
基地拥有20余台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稻麦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建成了“工厂化”育秧中心、四情监测中心和烘干中心,带动周边5000亩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极大提高我区粮食种植水平和生产能力。
该基地2013年被评为徐州市首批水稻全程机械化家庭农场,2019年被评为徐州市农业科技稻麦推广示范基地,2021年被评为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贾汪(稻麦)推广示范基地。2022年农场负责人温文玲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
6月21日夏至日,记者在基地见到温文玲时,她正和工人们一起将育好的秧苗从育秧工厂搬运到插秧机上,忙着今年插秧季的收尾工作。
看着生机勃勃的秧苗,温文玲感慨地说,多亏听取了区农技专家的建议,在育秧时把以往每盘140克种子减少到110克,科学的播种密度,不仅让出苗率更高,育出的秧苗也更为整齐和优质,为今年水稻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自6月初各地开始陆续插秧,我区9.1万亩水稻插秧完成90%以上,预计6月25日前全部完成,该基地水稻插秧也正在收尾,6月22日前可实现500余亩水稻满插满栽。
栽植现场,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装满秧苗的插秧机在已翻犁蓄水的田地里来回穿梭,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整齐有序地插入水田。转眼间,为大地披上了一袭绿装。
据温文玲介绍,今年基地的机械化大规模开始向无人化方向发展,为所有插秧机装了北斗卫星导航无人驾驶系统,实现全程自动化,解决了以往农忙季节机手不好找的难题,也节约了人工成本。“原来每台插秧机需要一个机手两个续秧人,现在我们基本机手不用了,节约了人工成本,一个插秧季就能节省3万块钱。”
据了解,今年该基地种植的500多亩的粳稻,主要是以苏秀867,苏秀852,南粳5718品种为主,全部为近两年在示范田试种中表现不错的品种,在产量、米质、口感上都有良好表现。作为推广示范基地,每年这里都会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示范。
通过试验示范,了解各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重要品质特性,筛选出适合贾汪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基地还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定期邀请省内稻麦育种、栽培专家对稻麦生产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和带动周边农户粮食种植水平。
原标题:《打造“良田”种“粮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