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打造“良田”种“粮田”

admin7个月前 (09-24)徐州产业信息34

  原创 贾汪区融媒体中心 贾汪发布

  夏种不让晌,田间农事忙。夏至时节,贾汪区(稻麦)推广示范基地的稻田,阡陌纵横,放眼望去,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在田间铺展开来;似火骄阳下,高速插秧机正在水田里来回穿梭,火热劳动场景与块块方正的稻田,构成了一幅诗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图。

  近年来,我区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打造推广示范基地、强化技术服务、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等方式,积极引导种植户科学、绿色、高效种植,促进粮食稳产增收,实现节本增效、群众增收。

  位于紫庄镇穗穗金种植家庭农场内的贾汪区(稻麦)推广示范基地,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面积525亩,实行稻麦轮作,由区里指派的专家提供全程的技术服务和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广,年产优质小麦、稻谷120万余斤。

  基地拥有20余台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稻麦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建成了“工厂化”育秧中心、四情监测中心和烘干中心,带动周边5000亩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极大提高我区粮食种植水平和生产能力。

  该基地2013年被评为徐州市首批水稻全程机械化家庭农场,2019年被评为徐州市农业科技稻麦推广示范基地,2021年被评为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贾汪(稻麦)推广示范基地。2022年农场负责人温文玲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

  6月21日夏至日,记者在基地见到温文玲时,她正和工人们一起将育好的秧苗从育秧工厂搬运到插秧机上,忙着今年插秧季的收尾工作。

  看着生机勃勃的秧苗,温文玲感慨地说,多亏听取了区农技专家的建议,在育秧时把以往每盘140克种子减少到110克,科学的播种密度,不仅让出苗率更高,育出的秧苗也更为整齐和优质,为今年水稻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自6月初各地开始陆续插秧,我区9.1万亩水稻插秧完成90%以上,预计6月25日前全部完成,该基地水稻插秧也正在收尾,6月22日前可实现500余亩水稻满插满栽。

  栽植现场,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装满秧苗的插秧机在已翻犁蓄水的田地里来回穿梭,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整齐有序地插入水田。转眼间,为大地披上了一袭绿装。

  据温文玲介绍,今年基地的机械化大规模开始向无人化方向发展,为所有插秧机装了北斗卫星导航无人驾驶系统,实现全程自动化,解决了以往农忙季节机手不好找的难题,也节约了人工成本。“原来每台插秧机需要一个机手两个续秧人,现在我们基本机手不用了,节约了人工成本,一个插秧季就能节省3万块钱。”

  据了解,今年该基地种植的500多亩的粳稻,主要是以苏秀867,苏秀852,南粳5718品种为主,全部为近两年在示范田试种中表现不错的品种,在产量、米质、口感上都有良好表现。作为推广示范基地,每年这里都会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示范。

  通过试验示范,了解各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等重要品质特性,筛选出适合贾汪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基地还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定期邀请省内稻麦育种、栽培专家对稻麦生产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和带动周边农户粮食种植水平。

  原标题:《打造“良田”种“粮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徐州市农科院科研成果丰硕喜人

徐州市农科院科研成果丰硕喜人

  徐州日报讯(记者 邬政)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徐州市农业科研院采取依托徐州、面向黄淮、服务全国的发展策略,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开展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农业部连续四次科研实力综合评估中,在全国600多个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中一直稳居前三位。   近年来,市农科院坚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

江苏徐州:“良技”守护“粮计”打造粮食稳产高产的科技“金钥匙”

江苏徐州:“良技”守护“粮计”打造粮食稳产高产的科技“金钥匙”

  种下一粒好种子,收获满仓好麦子;打开云上APP,专家线上解难题;从小麦收割到脱粒装车,智能农用收割机奔忙在希望的田野上   近年来,徐州紧抓粮食生产,全市粮食面积和产量均稳居全省第二,总产连续三年突破百亿斤大关,成为全国21个粮食产量过百亿斤的地级市之一。粮食高产背后,是用科技“武装”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藏粮于技,为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向新向高向未来徐州产业加速升级

向新向高向未来徐州产业加速升级

  地球内部到底有什么?蕞深能挖到多深?深地又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我市西郊卧牛山下,2021年挂牌成立的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专注于深地科学与工程研究,不断拓展着我们对深地奥秘的认知。   “尽管人类生活在大地上,但我们对脚下的世界尤其是深地空间知之甚少。”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主任李晓昭说,地下物质成分复杂,结构多样,“******”难度大,人类目前对深地的认知甚...

2024·百姓身边科技事|藏粮于技端牢“中国饭碗”

2024·百姓身边科技事|藏粮于技端牢“中国饭碗”

  一批批优质高产的良种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无人机、遥感技术助力黑土地高效利用、病虫害防治,“智慧农业”描绘现代农业生产新图景   2024年,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领域加速应用,持续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种子是农业“芯片”。端牢“中国饭碗”,培育良种是关键。   又好吃,又能抗赤霉病!中国科学院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