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实力徐州”令人期待啊!
原标题:这样的“实力徐州”,令人期待啊!
徐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徐州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编制总体情况和“实力徐州”相关规划》,此次系列新闻发布会主题分别为“实力徐州”“创新徐州”“美丽徐州”“善治徐州”“幸福徐州”五个主题,共涉及33项重点专项规划,未来徐州会是什么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徐州“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之“实力徐州”:到2025年,实体经济支撑有力、产业发展更加充分——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过1万亿元,工业开票收入过1万亿元。
根据《徐州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盐城市“十四五”期间将全力构建“6+4+N”现代工业新体系,把徐州打造成为全国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3%;
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
建设5G基站总数突破2.3万个,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71。
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业2025年产值达3000亿元;
新能源产业2025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
集成电路与ICT产业2025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2025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新材料产业2025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
节能环保产业2025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2025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
钢铁冶金产业2025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
绿色化工产业2025年产值达到800亿元;
建筑建材产业2025年产值达到800亿元。
根据《徐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我市“十四五”期间将实施八大类约150个项目,总投资四千余亿元,在淮海经济区率先建成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
基本建成以徐州为中心、成环成网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交通基础设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支撑引领徐州经济社会现代化。
夯实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系统完善铁路、公路、航空、港口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到2025年,
基本形成淮海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
根据《徐州市“十四五”总部经济发展规划》,我市“十四五”时期将持续加力推进目标企业储备、总部企业引培、载体平台建设、环境优化提升,确保总部经济发展“总量再扩大、结构再优化、效益再提升”。
徐州市将以引培“6+4”先进制造业和“6+3”现代服务业总部企业为主攻方向,实施重点领域总部企业引培专项行动。
壮大先进制造业总部,到2025年,
提升现代服务业总部,到2025年,
根据《徐州市“十四五”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规划》,我市提出全力打造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三大样板”,
打造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生活品质更加优越的国家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样板;
打造实体经济支撑有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的国家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样板;
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引领资源连片地区协同发展样板。
主城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任务全面完成,
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任务加快推进,
5年计划完成治理面积8.1万亩,
初步打造形成中国资源型城市“三大样板”,
争创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基本完成全部采煤沉陷区和非煤矿山治理任务。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根据《徐州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我市“十四五”期间,围绕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机构向绿色化、高效化、智慧化转型,计划实施11大类、6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60亿元左右,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全面完善能源供应体系,到2025年
预计全市煤炭供应能力稳定在4000万吨左右,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60亿立方米,全市各类电力装机1940万千瓦左右。
深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到2025年
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13.3%力争提升至21.1%。
大力促进能源高效利用,到2025年
单位GDP能耗保持下降态势,电力消费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38%以上。
着力加强能源系统优化,到2025年
燃料电池等新兴产业形成一定规模。
根据《徐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我市“十四五”期间将构建“1主5副”产业布局,全力打造“6+3”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造区域现代服务业高地。
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00家、限额以上贸易企业2000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15家、营业收入超十亿元大型服务业企业20家;
新增国家级服务业集聚区5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5家,新增营业收入超百亿元集聚区5家,全市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达3000亿元;
新增省级智能工厂(车间)5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
服务业重大产业项目计划完成投资约3000亿元;
力争培育省级两业融合标杆企业8家;
力争新增1-2家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根据《徐州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我市十四五期间将着力构建“一个总目标、两大载体平台、三个特色物流基地、四大物流服务体系”,
建成“一带一路”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
“融合淮海、服务全国、联通海外”的淮海经济区物流中心城市,
物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
物流枢纽经济工程,基本建成陆港、内河港、空港、高铁等4大枢纽经济基地。
园区集聚升级工程,基本建成干支衔接紧、覆盖范围广、运作效率高的“8+8”物流园区。
制造业物流业融合工程,培育20家物流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型示范载体和标杆企业。
多式联运推进工程,到2025年基本建成徐州亿吨大港,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能力超亿吨,集装箱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10%。
智慧物流创新工程,建成10家左右设施先进、智慧化程度高的示范物流园区,培育10家技术先进、行业影响力大的智慧物流企业。
冷链物流提升工程,力争建成1家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内外循环畅通工程,到2025年支撑徐州“双循环”的物流通道网络基本建成,“徐州号”中欧班列开行突破1000列。
物流主体培育工程,到2025年4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40家。
打造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战新产业集群
根据《徐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我市“十四五”期间将加快构建“6+N”战新产业体系,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和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竞争力的战新产业集群,成为我省战新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将重点发展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绿色环保六大产业,谋划布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细胞治疗药物、深地空天、激光产业等一批未来产业。
全市战新产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17%以上,
打造超三千亿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业集群1个,
建设千亿级新材料优势产业集群1个,
培育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绿色环保等五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4个,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1000家,
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数10家。
三甲院长被查!今年来超70名院长书记落马
江西校企抱团“出海” 多个海外项目揭牌签约
“北京旅游景区全面取消预约” 冲上热搜
两任柳州市委书记同日被通报处分:大搞政绩工程
斯坦福博士拟任乡镇公务员,可惜吗?
政能亮 问道老子故里,看见万物生长
文旅部确定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
黄河河南三门峡段现“冰莲花”景象
元旦旅游产品预订火爆 追极光、坐邮轮追求跨年仪式感
2024考研开考!438万人报名,三年来首次下降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